英美量刑調查官 逐一訪視鄰居親友

2013年01月11日  蘋果日報

他山之石

吳敏誠案經最高法院以更二審未做科刑調查及量刑辯論為由撤銷發回,凸顯出國內法官量刑標準的問題。律師邱基峻指出,美國及英國是在將被告定罪後,再進行量刑調查或由法定的量刑表訂出刑期;德國等大陸法國家的量刑與台灣一樣,訂出應審酌項目,由法官仔細就證據得出心證判決刑度,無特定標準。

判刑輕重再攻防

吳敏誠的辯護律師尤伯祥舉美國法為例,美國採定罪與量刑分離的審判制度,當被告被陪審團認定有罪後,接下來在量刑聽證程序上,會有調查官對被告的前科、教育程度、社會網絡等做出一份判決前報告,由檢辯雙方針對法定刑期的加重及減輕事由進行攻防,部分州法律也由陪審團決定被告是否適用死刑。

律師高志榮則指出,英國甚至有由心理專家對被告的犯罪人格及性格特徵做出全面性的評估報告,以供法院參考判決。

「我國無此機制」
但法官林孟皇懷疑我國進行量刑調查的可能性,他指出,英美有量刑調查官可逐一訪視被告鄰居、親友,國內只能由法官逐一傳喚這些人出庭,可能會耗費很多司法資源。邱基峻則認為嚴謹的量刑調查有其必要,但須按比例原則,在法定刑度較輕的犯罪如竊盜等較不適用。

記者郭芷余、劉昌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