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法務部違反113憲判8意旨批准黃麟凱的死刑執行,打破近五年沒有執行死刑的紀錄,讓台灣走回更野蠻的道路、往民主倒退的方向走。很快的,四月中旬,法務部又迅速修改了《執行死刑規則》,放寬死刑執行的門檻,想執行死刑犯的慾望昭然若揭。且從去年底開始,國眾兩黨立委倉促推動「終身監禁不得假釋」相關刑罰的修法,行政院於今年十月亦提出相似立場的修法草案,試圖讓相關重罪者不得假釋作為回應。

早在2005年,我國修法將無期徒刑的假釋門檻從15年提升至25年,當時立法院、行政院於修法過程,即論及這是為了因應台灣走向逐步廢除死刑的道路。可是20年過去了,台灣仍然沒有廢除死刑,並且行政院和立法院仍想要聯手把假釋門檻再提高,甚至拉升至可以終身監禁的程度。

國際上已經有許多研究和例子,說明重刑化的政策不會是回應社會安全的方法。我們在討論死刑的替代方案時,應該尋找的是能夠修正死刑缺陷的方案,而不是換上一個同樣殘酷的刑罰。那樣就不能稱作「替代方案」了。

本期電子報,我們整理了各國沒有死刑後採用的替代方案是什麼,以及成效如何。也收錄了專家學者的投書,說明了他們對於終身監禁的擔憂。我們也在街上訪問大家根據「若死刑有一天終將廢除,他們心中理想的替代方案為何?」為題做回答。

如果我們自詡我們真正在意社會安全、在意司法公正、在意人權價值,那麼這期電子報整理了方方面面的論點,告訴你為什麼終身監禁不會是好的選項。期待你的閱讀!
大多受訪者沒有選擇「無期徒刑不得假釋」的選項,理由是擔憂把監獄當成社會隔離手段的下場,會削弱其應承擔矯正和教化的功能。即便受刑人曾經犯過錯,也不應永遠否定他們的更生可能性,讓他們有機會提早重返社會便是給予適度誘因改過自新,也能有效降低矯正機關的管理風險……
閱讀更多
台灣是一個安全而有秩序的國家,但令我驚訝的是,社會在思想上並不那麼進步。儘管台灣的近代歷史曾一度充滿暴力與血腥,但整體而言,現今死刑仍是相對少用的制度。我們或許可以從現存32個既沒有死刑、也沒有終身監禁不得假釋制度的國家中汲取經驗,例如葡萄牙或挪威等,這些國家的社會運作一切如常。我們應該思考,為什麼他們能做到這一點,並從中找出一條可行的道路,讓台灣能邁向廢除死刑......
閱讀更多
若一個國家同時存在「死刑」與「終身監禁不得假釋」,這將會形塑出「雙重死刑」的制度,賦予國家兩種剝奪人民性命的方式:一種是直接處決,另一種則是「監禁致死」。兩者皆剝奪希望、否定改過自新的可能,且在國際上普遍被視為殘忍、不人道及有辱人格的刑罰。而根據國際經驗顯示,終身監禁不得假釋的問題重重......
閱讀更多
各國在尋求死刑替代方案的過程中,共同面臨到如何在維護社會安全和尊重人性尊嚴之間取得平衡,這不僅是立法技術的選擇,更是一個國家如何看待刑罰目的,以及矯正場所的根本思考。

本篇盤點各國死刑替代方案並不是試圖給予正確答案,而是希望大家看見各國在面對相同課題時,曾經嘗試哪些選擇,並重視哪些價值。在未來,台灣也將在這些經驗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閱讀更多
無期徒刑嚴厲化是錯誤的政策
文/徐偉群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理事長
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副教授
  
提案是要以嚴厲化的無期徒刑來作為死刑替代方案。然而,姑且不論台灣並未廢死,僅以全球廢除死刑的國家或地區來說,其中百分之70都不採取不得假釋的終身刑,採終身刑者僅佔百分之30。以全球216個國家或地區為分母,不分有無死刑,不採取終身刑與採取者,也是百分之70與30的佔比。不採用終身刑的國家分佈於各洲,而且有各種不同的政治社會經濟條件......
閱讀更多
勿讓終身監禁成為另一種死刑
文/邱子宇 大學教師

日前立法院各黨團將「無期徒刑不得假釋」納入修法討論,表面滿足輿論對重刑之期待,卻深刻違離刑罰政策、監獄目的與憲法保障的基本原理。若透過修法的方式,使刑度可能成為所謂「第一級」而剝奪假釋權利,無期徒刑便成終身囚禁,實質上變為「死刑的延展版」,矯正機能蕩然無存......


閱讀更多
主編|羅禮涵
編輯|吳佳臻
撰稿|艾瑪、李玗靜、陳宜筠
美術設計|張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