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法務部違反113憲判8意旨批准黃麟凱的死刑執行,打破近五年沒有執行死刑的紀錄,讓台灣走回更野蠻的道路、往民主倒退的方向走。很快的,四月中旬,法務部又迅速修改了《執行死刑規則》,放寬死刑執行的門檻,想執行死刑犯的慾望昭然若揭。且從去年底開始,國眾兩黨立委倉促推動「終身監禁不得假釋」相關刑罰的修法,行政院於今年十月亦提出相似立場的修法草案,試圖讓相關重罪者不得假釋作為回應。
早在2005年,我國修法將無期徒刑的假釋門檻從15年提升至25年,當時立法院、行政院於修法過程,即論及這是為了因應台灣走向逐步廢除死刑的道路。可是20年過去了,台灣仍然沒有廢除死刑,並且行政院和立法院仍想要聯手把假釋門檻再提高,甚至拉升至可以終身監禁的程度。
國際上已經有許多研究和例子,說明重刑化的政策不會是回應社會安全的方法。我們在討論死刑的替代方案時,應該尋找的是能夠修正死刑缺陷的方案,而不是換上一個同樣殘酷的刑罰。那樣就不能稱作「替代方案」了。
本期電子報,我們整理了各國沒有死刑後採用的替代方案是什麼,以及成效如何。也收錄了專家學者的投書,說明了他們對於終身監禁的擔憂。我們也在街上訪問大家根據「若死刑有一天終將廢除,他們心中理想的替代方案為何?」為題做回答。
如果我們自詡我們真正在意社會安全、在意司法公正、在意人權價值,那麼這期電子報整理了方方面面的論點,告訴你為什麼終身監禁不會是好的選項。期待你的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