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法之後

《廢話電子報130期》2020/09/29

在《監獄行刑法》、《羈押法》修法後,死刑犯的生活是否產生了變化?討論死刑犯的處遇,甚至迫於體制而必須討論「死刑如何執行」的同時,政府不應想著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解決」一條生命;而應想到的是目前所討論的任何一個決定,將如何影響不只一個人的一生。對於日日處於看守所中的死刑犯而言,日常是無盡的空白,活著但卻不是生活著。舉凡會面時間、送會客菜的次數等,對多數人而言簡單的日常,對死刑犯來說卻是空白中的一點斑斕色彩,甚至是維持一點生存的動力。這些確實影響社會中不被看見的人們的法條,真的有讓收容人的處遇「變好」嗎?而《國民法官法》通過,也將在未來幾年上路,法庭又會有什麼改變?

本期電子報收錄廢死聯盟執行長林欣怡針對上述修法與相關領域專業人士的討論與觀察,也有實習生從自身與死刑犯同學相處經驗出發,談談修法前後在實務上可能的感受。此外,我們也訪問到長期推廣台語文的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豐惠與不只推廣台語文也鑽研文學、哲學領域的夏途島,對談關於台語如何談生與死?又能如何理解台語文運動與廢死運動?還有來自《我的兒子是死刑犯》觀影者投稿心得,以及【廢死星期四】7262天的等待,謝志宏終獲清白側記。

2020年有許多轉瞬而逝的生命讓人感到無常與必須把握當下,也許「把握當下」的意涵本身,就已經打造了未來。

圖/閔柏陵(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理事長)

文/吳奕靜(電子報主編)


支持我們

幾個和死刑有關的修法

今年有幾個和死刑有關的修法或立法,包括《監獄行刑法》、《羈押法》以及《國民法官法》。我想要來談一下對於這幾部法律的觀察...。

閱讀更多

監獄行刑法修法對死刑犯的影響

今年《監獄行刑法》的修法,對於受刑人生活改變的可能帶來了一絲曙光,「受刑人只是穿著囚服的國民,其基本權益不容忽視,保障矯正人權,以有效發揮教化效能,才能幫助受刑人重生,減少再犯而維護社會的安全」立院新聞稿中冠冕堂皇的將受刑人也是國民一事特別寫出,可見政府「終於」正視他們也是人的事實,但這表示他們願意開始針對監所人權保障進行改革嗎?

閱讀更多

hiah-ê逐家m̄愛談論ê代誌—訪陳豐惠、夏途島

貼tī廢死聯盟辦公室ê柯柏榮ê詩,是監獄文學ê台語文書寫,是用母語hām性命經驗ê對話。母語,是個人hām世界連結siōng本質ê思想工具,死刑,是否定性命本質。Tī台灣人ê價值觀--nih,lán對生kap死、對死刑ê思考是siáⁿ-mih?

本文華文版:那些大家不愛談論的事情—訪陳豐惠、夏途島

閱讀更多

【廢死星期四】7262天的等待 謝志宏終獲清白

西元 2000 年,發生於台南縣歸仁鄉的歸仁雙屍命案,涉及兩位刑事被告,均遭判處死刑定讞。歷經 20 年,其中一位被告「謝志宏」,在 2020 年 5 月 15 日由台南高分院撤銷原判決,宣判無罪,而後檢方放棄上訴,於同年 6 月 11 日,無罪定讞,重獲自由。

本次廢死星期四,邀請到參與救援的各組織前來分享,其中包括冤獄平反協會的執行長羅士翔、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台南小組成員劉璐娜,以及在台南透過遠端視訊方式同步參與的本案辯護律師涂欣成和謝志宏本人,並由廢死聯盟執行長林欣怡主持。

閱讀更多

誰是被害者:兼談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在台灣社會進入21世紀又過了20年之後,終於又長出一條認識死刑制度的入門途徑。此後,若有人想認識台灣死刑,除了從維基百科、法典、媒體新聞、辯論比賽,或找廢死聯盟出來面對之外,敬請觀賞「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更多消息歡迎追蹤《我的兒子是死刑犯》臉書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