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和時間可以被衡量?—談量刑前社會調查

2021/05/28
廢話電子報138期

在疫情肆虐的情況下,確診的人們被化約為病例數字,起先是為了作為評估整體社會的病毒傳染情形,數字卻讓人容易遺忘背後所代表的生命。

法律規定對犯下不同的罪應該判處輕或重不同程度的刑罰,讓刑罰相應於罪責,是為了給予犯罪者合理的警惕,防止下一次犯罪行為的發生。於是犯罪行為被化約為不等長時間數字的刑期,甚至也可能是不知何時會發生,永遠在倒數的生命刑。有時看著時間的數字,我們也很容易遺忘那是一個又一個活生生的,有其生命歷史的人。

本次廢話電子報以「量刑前社會調查」為主軸,記錄廢死星期四談「重大矚目刑案量刑前調查鑑定評估手冊」是什麼?如何操作與看待?廢死聯盟舉辦了一場「民間場重大矚目刑案量刑前調查鑑定評估手冊學術與實務交流研討會」,進一步探討量刑前社會調查的困境。本期電子報專訪協助許多死刑案件進行辯護的林俊宏律師,他透露了個人的成長背景與經歷,也分享許多實務上律師面臨的難處。同時,在性別專欄的部分,我們根據康乃爾大學法學院世界死刑中心出版的《全球女性死刑犯概述》摘要內容,對比台灣重大刑案中的女性身影,也訪談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陳宜倩教授對於性別與死刑的看法。

幾年前公視推出《我們與惡的距離》,劇中加害人角色李曉明的媽媽曾說「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20年去養一個殺人犯。」而回過頭來,我們是否願意去看見促使犯罪的真相?

繪圖/閔柏陵(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理事長)
刊誤:上一期將繪圖者閔柏陵稱謂誤植為秘書長,更正為理事長,特此致歉。

捐款支持
「『審前調查鑑定評估手冊』,評估什麼?」活動側記

本次廢死星期四主要介紹近期由李茂生、周愫嫻老師等人為重大刑事案件司法實務上進行更完善的社會調查,根據刑法第57條第4到6款所規定的量刑事由所撰寫的「審前調查鑑定評估手冊」。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的施泓成律師提及,死刑案件的量刑事由是一直在演化的,研究團隊在努力的方向也是期待從法官自由心證的情況,走到以科學實證報告來適用的階段。

施泓成律師比喻,現行的法學教育大多是針對一個點,也就是去評估「針對行為人的犯罪行為,應付出什麼樣的罪責?」但《審前調查鑑定評估手冊》的概念是從行為人的一生來盤點,造成如今的犯罪行為可能有多少前因後果的累積,再對犯罪行為人進行綜合性的刑責評估。

閱讀更多
犯罪者的生命地圖—重大矚目刑案量刑前社會調查

在過去的威權時代,刑罰有很大的裁量空間屬於獨裁者,有時獨裁者大筆一揮,人民便沒有活路。而戒嚴時期被用來控制人民的《懲治盜匪條例》、《檢肅流氓條例》更是分別到了2002年、2009年才正式廢除。隨著民主化的發展,「聚眾出沒山澤抗拒官兵者」並不會被判處死刑,不同程度的犯罪應該被判處或輕或重的刑罰,決定權落到法官身上,如何裁量刑罰以符合犯罪行為所需負起的責任,是法官必須審慎思考的問題,在面臨重大刑事案件時更是需要嚴格地再三確認。也因此,法官依據哪些案件資料來判斷犯罪者應受的懲罰便至關重要。
閱讀更多
女性死刑犯:
從國際報告看台灣

全世界死刑犯和死刑執行的總量中,女性佔比皆少於百分之五。如果是這樣罕少的族群,為何值得關心?康乃爾大學法學院世界死刑中心出版《全球女性死刑犯概述》,發現女性死刑犯的案件高度集中在少數類型,且司法體系層層序序都有性別歧視的徵候。台灣歷來也有多位女性被判死、或在死刑邊緣徘徊,他們的困境正切應了這份報告所述,值得逐一梳理。
閱讀更多
越聖潔,死得越慘—女性、犯罪、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舉目全球,女性犯下重大刑事犯罪的比例較男性低很多,雖然偶爾仍有他國女性被判死刑的報導,但女性死刑犯確為少數。到底「性別差異」對於重大刑事犯罪的發生和法院做出死刑判決,有沒有顯著的影響?法官對於犯下同樣殺人罪行的女性被告,究竟如何評價?社會性別角色在法律專業者的心中,跟一般社會大眾有何差異?廢話電子報以這些問題就教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陳宜倩教授,期待能釐出一些端倪。
閱讀更多

想做的事就去做吧!—林俊宏律師專訪

俊宏律師笑說,當初離職決定自己執業時,很多人跟他說:「好啊,你自己做我一定會去找你!結果都根本沒有人來找我,大家都是騙子。」但他也立刻同理地說,可以想像大公司對於事務所的規模會有所要求,剛開始自己出來做,事務所的規模小,其實在接案上很有限制。一開始開業時真的沒有太多案子,所以就什麼都做、什麼都接。也因緣際會接了劉金龍案。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