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少年何以非行?

2021/11/26
廢話電子報第144期

社會型塑出一套成規,人們跌跌撞撞長成自己的模樣,各有姿態。有人流浪,有人飛行,有人攀登,有些人跌落深淵。11月20日是世界兒童日,提醒著我們珍惜並尊重兒童、少年的美好特質與權利保障,同時我們也不能遺忘,所有大人,都曾是孩子。

本期廢話電子報邀請司法院刑事廳廳長彭幸鳴與桃園地院主任調查保護官王以凡談談他們的工作,以及他們如何看待犯罪這件事。我們分享廢死聯盟與人本三重青少年基地合作的討論課,青少年們如何看待犯錯的人和死刑。九月的廢死星期四「沒有選項的人:談談非行少年」活動側記,讓我們看到整體社會對孩子的評價系統,如果只是區分好/壞孩子可能造成什麼危險。最後回過頭來,我們聚焦被判死刑的「年輕人們」,他們的後來怎麼了。

繪圖/閔柏陵(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理事長)

支持我們
【怕死異語】
彭幸鳴X王以凡:犯錯可能是禮物

談到曾感覺最靠近死刑的時刻,「大概就是辦理重大刑案了」彭幸鳴說。因為斑斑事證擺在眼前,內心永遠會百轉千迴。起先彭幸鳴從是否為國家失能而導致的處境來考量,而後她更開始理解其他的聲音,包括是國家為何可以掌握公民的生命權,或者是司法有沒有可能永遠不出錯。王以凡也帶著觸法少年一起進行國民法官模擬法庭,即使是緩慢地走一步,都是往前。在司法上的努力亦然,他們始終沒有放棄思辨。
閱讀更多
死刑,關我啥事?三重青少年基地的死刑思辨

與台北市中心一河之隔的人本三重青少年基地,位於高架橋下的某個尋常巷弄裡。一進門,滿滿的室內拖鞋整齊排列,基地的孩子熟門熟路地指引客人換拖鞋、做實聯登記,牆上有反核旗、婚姻平權旗、西藏國旗,還有孩子們的美術作品,另一個牆面則留下大家對於「想要什麼樣的基地」的討論紀錄。可以感覺得出來孩子們把基地當作自己第二個家,孩子們用餐完畢會主動地收拾、洗碗,活動結束之後也會一起整理環境。
閱讀更多
被判死刑的年輕人

青春和死亡,理當對立的兩個概念,在被判死刑的年輕人身上硬生生地同時出現。什麼樣的年輕人被判了死刑、他們因為哪種罪行被判死、這些案件背後有何社會因素交織作用、正當花樣的青年們進入監所之後怎麼了?這篇文章將根據現有材料,針對上述提問進行初步的盤整與探討。
閱讀更多
【廢死星期四】沒有選項的人:談談非行少年

童話裡都是騙人的,每一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幸運地擁有家人的疼愛、無憂無慮地快樂成長。廢死星期四邀請了與兒少長期相處的四位第一線工作者,與我們分享來自高風險家庭中那些失落的少年們、處於犯罪邊緣的少年們,究竟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他們的生命中有多少可以改變的可能?你我可以做些什麼?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