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本該理所當然?

2022年2月25日
廢話電子報147期

第六條第一項       
人人皆有天賦之生存權。此種權利應受法律保障。任何人之生命不得無理剝奪。

第七條前段        
任何人不得施以酷刑,或予以殘忍、不人道或侮辱之處遇或懲罰。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當戰爭降臨眼前,我們習慣的日常不再「理所當然」。本次廢話電子報邀請大家一同思考:國際人權公約跟你我有什麼關聯?年節剛過,團聚之餘,監所內、外的人們在過年期間經歷著什麼樣的光景,受刑人真的都吃免錢飯嗎?吃免錢飯很享受嗎?同時也為大家介紹什麼是「待死現象」,死刑犯每日面對生命的不確定性,長期的身心拖磨儼然是一種不人道的待遇,政府須負起最大的責任,採取明確的廢死期程。

繪圖/閔柏陵(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理事長)

支持我們

人權的作者是掙扎中的人們

台灣如今所擁有的自由,並非與生俱來。1947年,台灣經歷了228事件,而後是白色恐怖與世界上數一數二長的戒嚴時期。當時中華民國政府對台灣人所作所為,與如今獨裁政權的手段如出一轍。在當時,掌權者能夠輕易地決定人民的生死,人民被剝奪說母語的機會,記憶也遭到換置。死刑至今仍是大家認為的「治安保障」,面對國家公權力是如何選擇要執行哪一位死刑犯,卻少有人質疑。
閱讀更多
【新書發表】死刑的盡頭:人權公約下的死刑案件判決樣貌與刑事法變遷

廢死聯盟2022年1月出版新書《死刑的盡頭:人權公約下的死刑案件判決樣貌與刑事法變遷》,在台灣近年死刑定讞判決數量越來越少的情況下,透過人權公約描繪出屬於本土的死刑判決樣貌,並且看到刑事法環境的緩慢轉變。
閱讀更多
牆的兩端:會客與寄菜日常

今年過年期間訪視流程照樣,懇親則因疫情改為類似探視的方式,必須隔著一層玻璃。但來訪人數爆多,監所只好縮短每組訪客的會面時間。林媽媽說,今年除夕懇親他們等了三個多小時,只見到三、五分鐘。很多時候,家人求餬口都來不及了,只能趁春節勉強擠出時間來探望,一年也就來看這麼一次。
閱讀更多
淺談「待死現象」(Death Row Phenomenon)

「待死現象」最初是在歐洲人權法院的判決中,發展出來的法律概念。它指的是受到死刑判決之人,因長期等待死刑執行、在惡劣條件下受到監禁,而蒙受各種身心壓力的狀態。

閱讀更多

是否廢死?立委扮演關鍵角色—
英國死刑專案及台灣廢死聯盟共同發表《台灣立法委員對死刑之意見調查》報告

英國死刑專案(the Death Penalty Project)和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共同發布一份新的報告《台灣立法委員對死刑之意見調查》,調查發現受訪的台灣立法委員大多數支持廢除死刑。這份報告是由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卡羅琳・霍伊爾(Carolyn Hoyle)及東吳大學教授黃秀端於2021年共同完成,由死刑專案及廢死聯盟共同委託兩位學者進行調查研究,希望了解立法委員們對死刑廢除的接受程度以及更細緻地蒐集他們的想法,以作為未來廢除死刑的倡議策略基礎。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