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沒有教化可能性?— 2018台灣死刑判決研討會

此活動已額滿,您的報名將列為候補,若有名額將再通知您完成報名。
 Registration is closed for this event
2018年度「此人沒有教化可能性?— 2018台灣死刑判決研討會」將以台灣近期死刑案件作為研討重點,從死刑判決與公眾情緒、國際人權公約論述、死刑量刑、死刑冤案等角度,實際考察台灣本土的死刑判決,並且自問:我們的國家是否或如何決定眼前的那位被告是沒有教化可能性?
2018-10-07 08:30   through   17:30 Add to Google Calendar
2018-09-11 00:00   through   2018-10-05 23:59
106 Taipei City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國際會議廳

此人沒有教化可能性?— 2018台灣死刑判決研討會

死刑判決作為國家對人民施加最嚴厲的刑罰,在品質上當應必須能夠通過最嚴格的品管,這是現代公民對於節制國家權力最起碼的思考。事實上,自2009年兩人權公約施行、2013年最高法院開啟死刑案件言詞辯論以來,台灣死刑案件的判決書樣貌,也開始漸漸產生變化並有不一樣的論述方式。例如,判決以不同程度的方式引用國際人權公約或教化可能性概念在具體死刑個案;又如,也有判決明確強調科處死刑的正當程序及應實質調查。

而在近期死刑案件的判決中,從李宏基案、黃麟凱案,直至今年上半年連續兇殺案件,這些已經定讞或可能面臨死刑的案件,在判決論述上也有了若干遞嬗,同樣地,這些也都意味著台灣死刑判決應該要達到什麼樣的水準。

接續著去年「判生或判死」死刑判決研討會,2018年度「此人沒有教化可能性?— 2018台灣死刑判決研討會」,將繼續以台灣近期死刑案件作為研討重點,從死刑判決與公眾情緒、國際人權公約論述、死刑量刑、死刑冤案等角度,實際考察台灣本土的死刑判決,並且自問:我們的國家是否或如何決定眼前的那位被告是沒有教化可能性?

主辦單位

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
法律扶助基金會
台北律師公會

台北律師公會
人權委員會、律師公益事務委員會、刑事有罪確定案件審查委員會、憲法委員會、司法改革委員會
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刑事法研究中心
政治大學法學院刑事法學中心

時間

2018年10月7日(星期日)

地點

台灣大學法律學院霖澤館1樓國際會議廳

議程

08:30-08:50

報到(報名者敬請於08:30-08:50準時報到、領取會議資料)

08:50-09:00

開幕式

薛欽峰台北律師公會理事長
林欣怡廢死聯盟執行長

09:00-10:20

主題演講  死刑判決與公眾情緒

李茂生教授(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10:20-10:30

休息

10:30-12:20

圓桌論壇(一)死刑個案與法庭辯護

主持人:羅秉成(行政院政務委員

與談人:

林俊宏律師、黃致豪律師、黃淑芳律師
薛煒育律師、李宣毅律師、林志忠律師

QA

12:20-13:30

午餐

13:30-15:10

論文發表:死刑判決與量刑

主持人:李念祖律師

發表人:

李宏基死刑判決中的兒童權利公約論述分析  林慈偉(廢死聯盟法務主任、政治大學法學院博士生
死刑與無期徒刑判決之間的大數據分析         王正嘉中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與談人:

張文貞教授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謝煜偉教授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

QA

15:10-15:30

休息

15:30-17:00

圓桌論壇(二)王信福死刑冤案判決評鑑

主持人:何賴傑教授(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

與談人:

張娟芬(台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創作所助理教授
王怡今律師
高烊輝律師

李聖傑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張明偉(輔仁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QA

 

 

※ 會議相關提醒

1.本次研討會不供午餐。
2.報名成功者將於活動前一週統一寄送會前通知。若臨時不克參加,請來電取消,以將名額讓給候補者。
3.現場自由入座,請參與者準時出席。於網路報名成功並於研討會當天早上11:00前報到者,可獲得會議手冊一本;11:00之後若有尚末領取的手冊,則開放給未報名者索取。
4.請參與者自備環保杯(不提供紙杯)活動當天將會備茶水供參與者飲用。

106 Taipei City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國際會議廳
Phone: 0223951158
Email:
活動資料
活動代表圖
國際會議
姓 Family Name
名 Given Name
電話 Telephone (+country code)
國籍 Nationality
單位 Organization
職稱 Job Title
使用語言 Languages Used
飲食 Dietary Preferences
報名場次 Events Registration
參與廢死或人權運動的時間 Number of years of involvement in aboli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or human rights movements
推薦單位(聯絡人)You are recommended by which organization (Contact person) ?
生理性別 Gender
是否需要補助?Subsidies Needed?
是否需要無障礙溝通服務?(例如台灣手語、聽打)Do you require accessible communication services?
其他問題或須提醒主辦單位的事項 Questions or other matters to remind the organizer
電子郵件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