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

2008-03-06 自由時報

記者王寓中/台北報導

對於廢除死刑議題,謝長廷曾公開表示支持,但也強調還要尋求社會共識及配套方案;馬英九則是在三月一日全國律師界後援會上表示,希望逐漸朝這個方向推動。

謝長廷日前在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民間司改會、台北律師公會、台灣法學會四大法律團體舉辦的公開提問會指出,民進黨行動綱領中「研議廢除死刑的可能性」是他起草的,但廢除死刑在台灣社會還有爭議,沒有共識,沒有配套且無法滿足社會正義感;不過這是國際潮流,只是時間問題而已,台灣不應猶豫、應趕快做好準備,「台灣可能成為亞洲第一個廢除死刑的國家」。

馬英九則是在參加律師界後援會成立大會時,對廢除死刑提出看法表示,他在法務部長任內的一九九四、九五年左右,做過有史以來第一個由法務部推動的死刑存廢民調,結果一般人民有七成二反對廢除死刑,社會菁英反對的有七成八,檢察官、法官、司法人員則有八成八反對。馬指出,這顯示,一般民眾明明知道死刑對遏阻社會犯罪不見得有很大的作用,但基於一種長期以來的懲罰主義,或是覺得萬一廢除後可能有更多的人犯法,以至於不支持死刑廢止。

馬指出,司法界應逐漸有共識,希望盡量減少死刑案件判決,法律中唯一死刑的條文能夠減少,他的看法是,等條件、社會大眾能接受時,應朝這個方向來做,但推動之前一定要把配套措施做好。馬強調,是不是能在執政後未來八年達成,他不敢說,但「希望逐漸朝這個方向推動」。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2008-03-06 中國時報

劉鳳琴/台北報導

在國內尚未形成廢除死刑的共識下,法務部延滯執行死刑犯的做法,迭遭批評。法務部除已籲請檢察官起訴時不要具體求處死刑,日內並將建請司法院修法明定,死刑案件的評議不但應採全數決,而且第三審應開言詞辯論庭。

對於法務部不尊重最高法院的確定判決,積壓死刑案件遲遲不加以執行,最高法院的法官為此相當不滿,指責法務部既不執行死刑,就應當禁止所屬檢察官求處死刑。

據了解,法務部認為人命關天,判決死刑一定要慎重再慎重,因此將提出的二項修法建議,一是修正刑事訴訟法第三八八條,希望最高法院在判決死刑時,能夠召開言詞辯論庭,以便讓被告有到庭答辯的機會。

一是修正有關裁判評議的規定,法院組織法第一○五條明訂評議以過半數之意見決定,法務部認為死刑案件,光是過半仍不夠,參與死刑案件的合議庭,必須全部同意才能判處死刑。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2008-02-28 聯合報

記者蕭白雪/台北報導

總統候選人謝長廷表示台灣可能成為亞洲第一個廢除死刑的國家,法務部最近提出刑事訴訟法修法草案與司法院協商,希望將來最高法院對於死刑案件能開言詞辯論庭、並須合議庭一致決。此外,法務部也希望將來檢察官儘量不求處死刑。

民進黨執政後對國際人權團體表達將推動廢除死刑,但至今尚未成功,法務部近兩年來除以不執行死刑作為因應之道外,並就死刑的替代方案及配套措施,委託學者及英國駐台辦事處等相關單位的研究,日前都陸續完成,法務部官員日前更陸續拜會廢除死刑聯盟、司法院等,討論相關配套措施。

目前法院二、三審判決都採多數決的合議制,即使合議庭中有人不贊成判死刑,但只要多數決同意,仍可能判死刑確定;在法律尚未完全廢除死刑前,法務部研擬修改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最高法院合議庭意見一致才能判決死刑定讞。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2008-02-25 中央社

記者謝佳珍台北二十五日電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今晚表示,廢除死刑是國際潮流,台灣應該做好準備,提出配套措施,透過教科書、以教育方式讓民眾討論該議題,台灣可能會成為亞洲或東南亞、東亞第一個廢除死刑的國家。

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台北律師公會、台灣法學會晚間舉行「法律專業團體對兩黨總統候選人公開提問會」,主辦單位邀請藍綠兩位總統候選人與會,但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未出席,表示將另訂時間見面溝通,只有謝長廷到場。

謝長廷首先表示,法治是文明的象徵,法律人都希望建立法治社會,他以身作則,只要有人告他,他都會出庭應訊,遭受司法偵辦,也沒有告法官或申請迴避,因為他認為,政治人物的一言一行有助社會對於制度的信賴。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2008-02-11 中央社

記者王舜薇台北十一日電

國人年節期間雖然都充分休息並高興出遊,但國內人權團體推動廢除死刑運動仍未停歇,「廢除死刑聯盟」仍積極推動「Life Watch死刑救生員」計畫,號召民眾擔任觀察員,長期、持續記錄個案審判過程,期待降低司法誤判機率,避免無辜生命被判處死刑。

廢死聯盟指出,根據美國一項研究,在1973年至 1995年間的四千多件死刑案件中,約有百分之七的死囚是清白的,換算成具體數字,代表三百二十條無辜人命。一連串對冤案研究調查,也讓美國出現「Innocence Project」,即專門平反冤獄的民間組織。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2008-02-06 中國時報

沒有一般受刑人會客的情緒起伏,也不見熱淚盈眶畫面,台南看守所選在小年夜,破例開放死刑犯會晤親人,讓死囚也能享受團圓滋味;然而,對於身陷鐵窗的死囚,會見親人即便存在感動,也不覺喜悅。有些家人未來,受刑人心情無比落寞。

長久以來,被宣判死刑的受刑人及還未定讞的收容人,都無緣與家人面對面相互觸摸,僅能在獄卒包圍下,透過「電視接見」一解思親之愁;台南看守所今年破天荒開放死刑犯與親屬懇親,除了盼親屬傳遞溫馨、感化重刑犯與死刑犯意味外,更希望藉此讓死刑犯在有生之年與親人敘舊。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2008-01-28 中央社

記者王舜薇台北二十八日電

蘇建和等三人被控殺害吳銘漢夫婦再審案,台灣高等法院更二審今天開庭。蘇案平反行動大隊、民間司改會和人本基金會等團體在開庭之前放映紀錄片,並譴責依據刑求自白來審判的司法,呼籲法官應嚴守「無罪推定」原理審理本案,不得輕易判決三人死刑。

1991年汐止吳銘漢夫婦命案發生以來,牽引出台灣司法史上極受矚目的蘇建和三死囚案。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三名被告在1995年遭判死刑定讞,後經高等法院通過再審聲請,2003年高院再審判決三人無罪,但2007年六月更一審又翻盤判處三人死刑。最高法院去年底以證據調查未盡、判決違誤法令等理由發回高院更審。

蘇案平反行動大隊指出,案發近十七年來,檢方一直多次緊抓內容互相矛盾、得自刑求的自白,一路求處蘇建和、莊林勳、劉秉郎三名被告死刑。這樣不負責任的司法讓三人多年來在生死間徘徊,也讓台灣民對司法失去信任,呼籲法院應嚴守「無罪推定」原理審理本案,不得輕易判決三人死刑。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前)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2008-01-26

聯合報╱記者蕭白雪

政府宣示推動朝廢除死刑政策發展,加上國際人權團體的壓力,雖然還未全面廢除死刑,但要走回頭路已愈來愈難;死刑犯有人拚命求生,但也不乏求死者,法務部既已不敢執行,至少該提出具體配套措施,別讓廢除死刑流於口號。

廢除死刑政策在前法務部長陳定南六年前提出後,這幾年判處死刑的人數已大幅減少,過去兩年更在法務部的刻意操作下,達到死刑「零執行」。

即使廢除死刑是終極目標,但在過程中,如何彌平被害人家屬的傷害,死刑廢除後的無期徒刑與目前非真正的「無期」徒刑,要不要再做區隔?假釋條件是否另行限制?都應有一套做法。

目前監所中的部分死刑犯,家屬早就對他們棄之不顧,他們根本沒有求生意志,如何重新喚起他們對「生命的意義」,在有生之年能為過去錯誤做些彌補,更是政府廢除死刑不可不做的事。

廢除死刑是人權目標,只是從傳統的應報主義到尊重生命,不管是修法、配套措施或教育,都需要逐步奠基,光靠口號是沒有用的。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2008-01-24 東森新聞

記者王祥齡、彭迪/採訪報導

在台灣纏訟將近18年的蘇建和三死囚案,在國際鑑識專家李昌鈺返台協助調查,並發現18項新證據後,讓社會輿論對台灣的司法改革發出了更大的聲音,而李昌鈺在接受東森新聞獨家專訪時更表示,蘇建和案的結果,將會代表台灣政府對司法改革的決心。

一談到蘇建和案,李昌鈺的話匣子就打開了,因為他認為這個纏訟多年的案子,當初警方、法醫和檢察官在蒐證與起訴時,都以有罪推斷的精神作為基礎,這對受害者家屬和嫌疑犯都是不公平的。

李昌鈺說,「原始的起訴書說四個人刀棍齊下,那麼小的房間,刀棍齊下?原始的法醫檢驗,他們沒有瘀傷,那棍從哪裡來?那當然後來法官說,這個…沒有棍但是有刀,三把刀。」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前)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2008-01-22 人間福報

《2008我當家》系列 / 社會篇 社論 嚴肅考慮廢除死刑問題 

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去年對鼓吹廢除死刑著力甚多,推出一連串的「反對死刑影展」,喚起民眾的注意。影展協辦單位法國在台協會主任潘柏甫亦發表一封公開信,呼籲台灣正視死刑問題,並寄望台灣採取積極行動,俾能成為廢除死刑國之一。

廢除死刑自二十世紀下半葉開始即蔚為潮流,目前已有九十個國家廢除死刑,美國雖然有若干州尚保留死刑,但多數州已廢除。台灣廢除死刑的運動方興未艾,民間反對廢除的聲浪仍熾,主要原因在於中國傳統上認為死刑是遏阻犯罪率上升的有效手段,「治亂世用重典」已內化為口頭禪,一旦聽到要廢除死刑,不禁就聯想到治安敗壞、對受害者不公等一類景象,何況死刑為人類數千年來所沿用,何能說廢就廢。

二次大戰後,西方開始倡言廢除死刑。六十年代美國好萊塢拍了一部影片:「我要活下去」,描述一位殺人女嫌犯在法院審判時,各種證據都指向她是唯一的犯案者,因此被判處死刑,送到毒氣室執行,可是不久後逮到真凶,真相大白,但死者不能復生。這是一場活生生的冤案,電影在全球上映後所激起的迴響,引發了死刑該不該廢除的檢討,尤其在司法制度落後的國家,死於刀下的冤魂,更是不可勝數,電影的震撼自可想像。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Pages

Subscribe to RSS - 國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