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生,焉知死

2023年11月21日
廢話電子報167期


以全民之名義、以法律為靠山,剝奪人民性命,「死刑」就是人民賦予國家的最大權力— 生殺之權。今年九月,廢死聯盟舉辦了一場國際研討會,提出了監所訪談計畫期中報告、介紹犯罪被害人保護制度的新制,並以憲法角度挑戰死刑的存在。會議中邀請到國內外專家提供意見、互相交流,各主題的精華都收錄在本期電子報。

在踏錯人生那一步,成為死刑犯之前,他們也是為人子女、父母、伴侶或手足,也有喜怒哀樂。在成為死刑犯之前,他們是如何生活著?又為何會走到這一步?這些都是廢死聯盟進行的監所訪談計畫想要了解的。同時,我們也想知道,把犯錯的人關起來,然後呢?獄政制度的目標是教化還是剝奪人性尊嚴?我們該怎麼做,才不至於把他們或讓我們自己都變成禽獸?

犯罪造成的傷害,被害人和家屬承受最大的痛苦。但是,逝者已矣,留下來的人要如何面對未來的人生、如何好好活著,是最大的挑戰。今年台灣的犯罪被害人保護制度有了新的修法和變革,以被害人的需求為中心、提昇被害人的地位,提供更全面性的服務。這些努力與進展,無非是為了讓犯罪被害人及家屬可以更有力量面對未來的日子。

人民組成國家,授權政府,政府存在的目的,是為了維持人民的基本權利和公共福祉。《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是國家執政與法律的最高規範與依歸。《中華民國憲法》第15條保障人民的「生存權」,要生存必須先要有生命,因此可以視同保障「生命權」的概念。根據我們已經簽署並國內法化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6條,生命權是「不可克減」的,也就是說,不能打折扣的。

有人相信,唯有佛神才能決定人類和世間萬物的生與死,何以由人組成的國家可以有這麼大的權力?有人覺得,最嚴重的犯罪要用最嚴厲的刑罰來制裁,殺人者,只能用命來賠。但是,賠了一命始終換不回一命。那麼死刑到底是為了什麼?

在我們的社會中,如果有人活得「生不如死」,如果我們無法共同創造一個讓每個人都能好好活著的社會,那麼,我們怎麼有資格討論該如何讓人去死?



圖/林欣怡繪
閱讀更多

【尊嚴.正義.生命權國際研討會】
台灣死刑犯監所訪談計畫

為了更深入理解犯罪者生命面貌、監所處境以及可能隨之產生的待死現象,廢死聯盟訪談台灣目前所有的定讞死刑犯以及相同數量對照的無期徒刑受刑人,本報告為監所訪談計畫期中報告。
閱讀更多

【尊嚴.正義.生命權國際研討會】
被害人權利保障—台灣與歐洲的實踐

不論廢除死刑與否,被害人的權利保障都不該被視為廢除死刑的「配套措施」,國家應尊重被害人主體性,提供切合需求的服務與支持。本場次針對近年來台灣犯罪被害人權利的重要進展及實務影響進行報告與分享,同時也邀請國外專家分享經驗。
閱讀更多

【尊嚴.正義.生命權國際研討會】
憲法訴訟與廢死

台灣2022年通過的憲法訴訟法,為死刑審判與救濟的程序帶來複雜的挑戰。這場講座分享國外經由死刑違憲而廢除死刑的案例,提供台灣相關司法專業人員一些想法。
閱讀更多
《八尺門的辯護人》
所有的殺戮都一樣

同名小說改編的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在各大平台上熱播,由於劇情觸及且交織了移工、原住民族、死刑等社會議題,一時之間在社會上引起熱絡討論。
閱讀更多
求其生而不可得?
沒有任何「該死」的人

到底該如何善良潔白、毫無瑕疵,才有「資格」活在這世界上?《求其生而不可得?》梳理多件台灣殺人案件背後的故事,探討「死」,也期待「生」。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