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 Care 死?」回顧年度廢死大事

2022年01月28日
廢話電子報146期


全球近200個國家中,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國家已經在法律上或實務上廢除死刑,廢除死刑的國家仍逐年增加。2020年底,聯合國在暫停死刑執行的第八次決議中,獲得了有史以來最高的123票,再再顯示廢除死刑是不容退讓的人權指標,也是世界趨勢。2021年也是法國廢死40周年,回首法國當年的廢死進程,或許能為未來指路。

本期廢話電子報「虎 Care 死?*」邀請大家一同透過四個本土案件回顧2021年的廢死大事。從洪當興案的判決,我們窺見司法院於年初推出「重大刑案量刑前社會調查」實踐的影子;王信福案定讞十年,正式成立救援大隊,收到最高檢「歉難辦理」的回覆後,亦未因此喪氣,我們將更積極安排《審判王信福》巡迴放映與座談,持續擴大社會的支持;單親媽媽殺子案一審判死,輿論嘩然,二審改判無期,廢死聯盟以此案例為引,搭配世界反死刑日主題「被判死的女人:不被看見的真相」,舉辦「凝視女性殺人犯」工作坊,從判決中看見性別因子並出版判決報告;湯景華案由死刑改判無期徒刑,引發法律界諸多討論,包括法院對於本縱火殺人致死究竟屬「直接故意」還是「間接故意」?「最嚴重罪行」真義為何?根據國際人權公約到底能否判處死刑?湯案凸顯近年來國際公約的本土化討論,甚至影響了刑事法的詮釋及運用。希望讀者跟我們一同回顧這些案件的發展,並期待更多人一同關心這些重大的影響。

祝福大家新春平安!廢除死刑,勢在必行!

*取「Who cares? 誰在意?」諧音,同時意指「誰在乎死刑?」

支持我們
洪當興案—首宗落實量刑前社會調查的死刑案件

洪當興案更一審法院做了諸多量刑調查進而撤銷了原審死刑判決並改判無期徒刑,法官在判決書裡試圖瞭解他犯案前的人生歷程,並且根據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考量個案被告子女之「兒童最佳利益」、傾聽案件關係人的心聲;這是我國法院首宗在死刑案件落實「量刑前社會調查」的個案。期許未來法院有更全面且更深入的實踐。
閱讀更多
王信福案—和阿福站在一起

2021年是王信福死刑定讞的十週年,廢除死刑推動聯盟組成了救援大隊,召募更多夥伴投入救援行動。 

由錢翔、張娟芬執導的電影《審判王信福》,在2020年上映即走進六個城市接力放映,透過一場一場的播映,將阿福的故事帶給更多人知道。2021年,雖然疫情嚴峻,電影院歷經了好長一段時間的停、歇業,我們轉為辦理了兩次的線上放映,情況允許之下也走進大專院校進行放映和與談。並持續一週一封信的關懷倡議活動,盡可能不讓疫情影響太多阿福的救援行動。
閱讀更多
吳若妤案—審判中的性別因子

2021年世界反死刑聯盟(World Coalition Against the Death Penalty )訂定的年度主題是「被判死的女人:不被看見的真相」,究竟性別如何與死刑、國家司法體制交織運作,過去非常缺乏討論。我們從康乃爾大學法學院的國際報告獲得許多深刻觀點:女性死刑犯雖然佔少數,但普遍來說,他們的犯案動機與性別困境高度相關,例如被長期遭家暴的女性殺害家人。反過來看,男性死刑犯的犯罪背景也同樣值得從性別角度來檢視,例如男性不甘被離婚,動手害了前妻。
閱讀更多
湯景華案—「故意」有兩種?

最高法院認為原判決就「燒騎樓的機車即構成殺人」及「殺人犯意程度」等定罪理由沒交待清楚,於是再度發回更審,更二審時高院仍依殺人罪判處湯景華死刑。2021年7月最高法院做出判決,認為湯景華的犯行屬於「間接故意」,而非「直接故意」殺人,應排除於《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所稱「情節最嚴重罪行」之外,所以撤銷死刑判決自為改判湯景華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定讞。判決一出,引發法律學界與實務界討論:什麼算是「直接故意」什麼又是「間接故意」?
閱讀更多

Africabolition Project 非洲廢死工作坊紀實

在Omicron變種病毒席捲非洲南部後幾天,我代表台灣廢死聯盟從巴黎飛到象牙海岸首都阿比尚(Abidjan)出席執委會會議,連帶參加了由基督徒廢除酷刑行動國際聯盟(FIACAT,負責統合各地ACAT)及世界反死刑聯盟(WCADP)共同舉辦的非洲廢死專案(Africabolition Project)工作坊。
閱讀更多

【出版公告】死刑的盡頭:人權公約下的死刑案件判決樣貌與刑事法變遷

本書從台灣近年陸續經內國法化之《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以及《兒童權利公約》等視角,刻劃出國際人權公約下台灣死刑案件的判決樣貌,以及其對台灣刑事法制的影響。依此期盼,以人權公約為開端,在台灣司法裁判例的實踐上,可以讓死刑的使用,隨之漸漸走向盡頭。
我要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