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後)
廢除死刑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時間:2012年4月3日(二) 早上10:00~12:00

地點:Café Philo慕哲咖啡館(台北市紹興北街3號,捷運善導寺站)

主持人:王臨風|台灣心理輔導專業人員協會秘書長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資料來源:Labout Start

現年44歲的阿杜瑞沙‧甘巴里(Abdolreza Ghanbari)是帕亞美‧努爾大學(Payame Nour University)的講師,於2010年1月4日在Pakdasht家中被捕。他被指控Moharebeh(與真主為敵)以及收到他並未參加的反對派武裝團體的不請自來的電子郵件。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後)
殺人影展

Michael Barnes, 只有8歲智商,在17歲時涉入一宗謀殺案,於1995年被判處死刑,是Toshi拍攝的第一個青少年死囚。2012-03-25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2004年我和廢死聯盟的一些夥伴到加拿大蒙特婁參加第二屆世界反死刑會議,公共電視的吳東牧記者也隨行採訪。那是我第一次出國開這麼大的國際會議討論死刑問題,非常緊張。三天的會議中,有研討會、工作坊、也有電影欣賞等等的藝文活動,最後一天還有一場大遊行,對所有人都是考驗。第二天下午,因為實在時差太嚴重,完全無法集中精神聽演講(當然,還有自己的英文辭彙有限…XD),因此我就溜出演講廳,在會場的一角,看到一個黑白照片攝影展。沒有甚麼文字說明,但是你會知道,主題是死刑,很深刻。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這是2012年陣容最豪華的一場座談會,國籍各異、背景不同,分別來自音樂、文學、攝影、教育領域的六個人,來談談他們對死刑的看法。

時間:2012年4月3日 晚上19:00
地點:Café Philo慕哲咖啡館(台北市紹興北街3號,捷運善導寺站)
主持人:瞿海源(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召集人、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2012-02-10 Michael Haggerson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2012-03-21中國時報 【何榮幸】

《以愛之名:翁山蘇姬》是部讓人動容的電影,但我建議看過此片者進一步閱讀大陸《南方人物周刊》最新專訪,深入了解翁山蘇姬的「修復式正義」理念後,你會對翁山蘇姬更加肅然起敬,並對台灣民主現況產生更深刻的省思。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2012-03-21  蘋果日報(顧立雄、蘇孝倫)

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刑事案件如果有以下情形之一,一定要有律師幫忙辯護,訴訟才可以進行,這稱為律師強制辯護制度:一、最輕本刑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或高等法院管轄第一審的案件;二、被告因智能障礙無法為完全陳述;三、低收入戶被告經聲請或審判長認為有必要者。這樣的制度設計,目的在於保障弱勢,避免任何人在面對國家刑罰權的巨大壓力時,陷於孤立無援的困境。但此等良法美意所建構的防護網卻在最中心處破了一個大洞,因為依照我國《刑事訴訟法》第388條規定,這樣的強制辯護制度在第三審並不適用,現實上因此出現許多重罪案件是在第三審完全沒有辯護人的情形下宣告定讞,其中甚至有部分是死刑案件,明顯地違反《憲法》第16條及《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4條所保障人民訴訟權的意旨。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前)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Pages

Subscribe to Taiwan Alliance to End the Death Penalty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