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話電子報

 

最高法院量刑辯論變奏曲  

⊙小莉絲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高榮志

最高法院要開始辯論死刑量刑。

但是,有幾個前提。前提一,不談死刑存廢,理由不明。或許,可以判死,當然有死,談廢死是廢話。但,是廢話和不能談廢話,其實不一定是同一件事。不過,既然最高法院不想聽,我們也就不談,律師不惹法官生氣,才是王道。

前提二,因應兩公約,死刑限於「最嚴重之罪」,辯辯什麼叫「最嚴重」,認真又嚴肅地看待兩公約,最高法院以身作則,好樣的。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誤判的藝術

⊙撲馬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廢話電子報》2013年開年特刊(1月1日~1月10日)|廢話25-10

[編按]沒錯,你沒看錯,這期特刊的最後一篇文章是「台灣需要死刑」。作者吳豪人正職應該是輔大法律系副教授,但常被誤認為主業是社運工作者。參與台灣人權促進會、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族群和諧基金、廢除死刑推動聯盟…等組織。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廢話電子報》2013年開年特刊(1月1日~1月10日)|廢話25-9

[編按] 不管死不死刑,若對社會安全的企求是我們的共同目標,那我們就必須要對話,來釐清心中的懷疑和害怕。牛小妹的媽平時不安於室,參與許多社會運動,關切的人權議題也很多元,廢除死刑是她的信念之一。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廢話電子報》2013年開年特刊(1月1日~1月10日)|廢話25-8

[編按] 恆河是筆名,這是作者家的生命故事。「療癒的過程是一輩子的事,一旦有了開始,就不會停止」,談死刑存廢之外,我們希望這個社會、每一個我們都能夠看見被害人,都能夠更願意去體會、瞭解及協助這個不會停止的過程…。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廢話電子報》2013年開年特刊(1月1日~1月10日)|廢話25-7

編按:沈鴻霖是現存的55位死刑定讞個案之一。沈鴻霖的案件缺乏直接證據,現正尋求司法救濟中。大家都說死刑的判決嚴謹,「求其生而不可得」。之前或許讀者已經聽過蘇建和、莊林勳、劉秉郎,也應該知道邱和順和鄭性澤,現在,該是聽聽沈鴻霖的故事了。本文作者邱顯智是沈鴻霖的律師,本文經過沈鴻霖同意後刊登。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廢話電子報》2013年開年特刊(1月1日~1月10日)|廢話25-6

[編按] 支持死刑者很重要的一個理由就是認為死刑有嚇阻犯罪的效果。但真的是這樣嗎?本文作者苗博雅繼「死刑,國家的遮羞布」一文後,再次探討這個主題。苗博雅自2012年參加廢死聯盟所舉辦的司法公民記者培訓後,即成為廢死聯盟的志工,目前是鄭性澤志工小組的組頭。

殺,無法止殺

⊙苗博雅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廢話電子報》2013年開年特刊(1月1日~1月10日)|廢話25-5

[編按] 台灣重啓死刑執行之後,除了死刑存廢的爭論外,還引發了死刑犯器官捐贈的倫理爭議。全世界只剩下中國和台灣接受死刑犯器官捐贈,尤其中國死刑犯器官捐贈的許多案例被認為是強迫活體摘除,引起了國際人權團體的譴責和抗議。但台灣的器官捐贈就沒有問題嗎?作者沈雅雯目前是央廣記者,東吳政治研究所畢業,主修政治哲學。在學生時代就參與許多社會運動,關切人權議題。「死透了沒?」是她對這問題的反思,本文原刊登於央廣新聞網,囿於篇幅無法完整刊登。《廢話》25期刊出完整內容。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廢話電子報》2013年開年特刊(1月1日~1月10日)|廢話25-4

[編按] 特刊的第四篇文章,我們邀請到李佳玟針對廢死「烏托邦說」做回應。同時在這一波死刑存廢的討論中,有朋友針對她「台灣正在向極權國家看齊」一文提出許多質疑,她也一一回應在「一位廢死論者的答客問」中。李佳玟目前是成功大學法律系副教授,也是台灣人權促進會執行委員。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頁面

訂閱 RSS - 廢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