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死星期四:【量刑鑑定、精神鑑定,傻傻分不清楚?-從首件國民法官案開庭談起】

 本活動目前未開放報名(尚未開始或已截止)。
2023-03-23 19:00   至   21:30 加入 Google 行事曆
2023-03-14 12:00   至   2023-03-23 18:30
100 臺北市中正區鎮江街3-1號

 

 

廢死星期四:【量刑鑑定、精神鑑定,傻傻分不清楚?-從首件國民法官案開庭談起】

時間|3/23(四)19:00-21:30
地點|左轉有書(台北市中正區鎮江街3-1號)
主持|林慈偉(廢死聯盟法務主任)
主講|
李茂生(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兼任教授)、林俊宏(義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主辦單位|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財團法人臺中市林李娥教育基金會

 

全台首件國民法官案於台中地院開準備程序庭,在3月初的準備程序庭中,因為被告黃男涉有心智障礙疑慮且涉及矚目案件量刑爭議,辯護人依照過去裁判實務意見,主張個案應送請責任能力的精神鑑定以及量刑前社會調查鑑定,就此,檢方當庭表示:「量刑是專屬法官的權力,具『量刑專屬性』,並呼籲『法院非醫院』,國民法官宗旨就是希望判決接地氣,量刑不應丟給醫院決定,所以本案毋庸另送鑑定。若已送刑法第19條的責任能力鑑定的情況下,再送量刑鑑定,恐疊床架屋,並違反重覆評價禁止原則。被告並不是被調查的客體,而是一個活生生的社會人,若送量刑前社會調查鑑定,被告及其家人的隱私將於法庭活生生被揭露。且刑法談的是行為責任,不是行為人過去的背景性格,不用送量刑鑑定。」

 

此言一出,後續引起相當的討論。檢察官的此般發言主張所顯示的背後意涵為何?什麼是責任能力鑑定?量刑鑑定又是什麼?兩種鑑定真的是疊床架屋嗎?

 

本次「廢死星期四」座談,邀請到就量刑前社會調查制度及國民法官法制的專家李茂生老師及林俊宏律師來和我們聊聊精神與量刑鑑定的異同,以及這些調查在國民法官制度下的意義。


 

100 臺北市中正區鎮江街3-1號
電話: 0223951158
Email:
活動資料
活動代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