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殺人影展—失焦〉高雄場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2025/11/08
〈第八屆殺人影展—失焦〉高雄場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ying_mu_xie_qu_hua_mian_2025-11-11_143025.png

自2004年起,三年舉辦一次的「殺人影展」今年來到第八屆,並將於本週末(11/8-9)於高雄舉辦最後的巡迴場次。有鑑於死刑存廢議題的討論往往淪為零星的輿論波動,「死刑可以解決一切」的迷思導致更深刻的議題例如犯罪成因、被害人權利、獄政改革等難以深入討論,謂之「失焦」。「殺人影展」藉由選映觸動人心、引發省思的國內外影片,讓觀眾在觀影之餘,能對相關議題有更多面向的認識。

主持人廢死聯盟副執行長吳佳臻首先介紹這次影展從台北、台中、台南、花蓮,現在巡迴到最後一場高雄。今天、明天(11/8-9)我們會在內惟藝術中心,放映八部電影,都是免費索票,希望可以觸及到高雄在地的朋友一起來看電影。

記者會我們也邀請到《我的兒子是死刑犯》、《薄荷涼菸》、《起點》的導演李家驊,家驊首先分享到自己曾經參與《島國殺人紀事》拍攝,才認識到司法的問題不是那麼單一,背後有更深層的議題需要討論,而這部份往往在公共討論上是缺失的。後來因緣際會接觸到死刑犯的家屬,也拍了《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和《我的爸爸是死刑犯》。家驊認為,台灣公民社會應該要好好重視司法議題,我們需要理解加害人、被害人的處境,才有辦法討論修復式正義。

 

台灣人權促進會南部辦公室主任楊紫婷發言也提到,南部地區受限於區域資源差異,與北部相比,議題活動較少。台權會希望突破區域間資源落差,為在地挹注議題資源,自2012年設立南部辦公室,推廣人權教育。本次也受邀協力殺人影展高雄場次。日常生活的討論、社群平台的演算法,總是導致我們無法進行實質討論,凝聚彼此的共識。因此,能與社會大眾進行交流的實體活動就非常重要。

殺人影展策展人,廢死聯盟倡議主任羅禮涵最後也分享,廢死聯盟三年辦理一次殺人影展,儘管每一次都耗費許多資源、人力,但我們還是堅持要免費放映,盡可能降低大眾的參與成本。我們希望在這個快速、即時的社群網路時代,能夠邀請大家慢下來,靜下來看一部電影、聽一場映後座談,去思考死刑制度相關的議題。不一定每一步片都直面死刑,我們也選了教育、性別、冤案、司法制度等等相關的影片。或許有機會,我們可以去觸及更多的面向,思考這些或許未曾想過的觀點。

本屆影展開幕片《沒收人生》是今年出品的愛爾蘭紀錄片,是台灣首映也是亞洲首映。導演馬克・麥克勞林長期關注冤案與死刑等人權議題,本片紀錄「陽光之家」創設者桑妮和彼得的故事,真誠動人。影展閉幕片為施佑倫導演的《相見相忘》,該片記錄死刑冤案鄭性澤平反之後的生活,以及殉職警員遺孤看待本案的心境轉變。曾以《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入圍金馬獎與台北電影獎的李家驊導演,透過劇情短片《薄荷涼菸》述說被害人家屬與加害者的相遇。李家驊導演將出席高雄場記者會,現身說法從支持死刑到反對死刑的心路歷程。

dsc0468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