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等待 Menunggu Masa》:懲罰的意義

文/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

ju_zhao_3.png

這部二十分鐘的紀錄片,說著十四年的漫長等待。

影片的立場很清楚,男主角是無辜的,被冤枉判了死刑(絞刑)。他已經在監獄裡關了十四年,死刑尚未執行。
男主角的妻子與孩子相信男主角是無辜的,噙著淚水說著爸爸是如此樂於助人,說著爸爸不在家的生活艱難。
辯護律師說了很多判決過程的瑕疵,可惜都沒有被法院採信,未能翻案。
只出聲音沒露臉的男主角,透過電話、信件與家人聯繫,頻繁提到信仰。如果這是一場冤獄,那麼他真的只能仰賴神明顯靈了。

影片並不特別著墨於死刑的爭辯,對司法不公的控訴也只輕輕帶過。鏡頭的焦點是死刑犯的家屬:辛勤的母親與舉止合宜的青少年,叨叨絮絮說著他們漫長的等待、隱忍的生存、節制的哀傷。

我想,如果父親是無辜的,這一家人當然不該落入這般處境。但即使父親罪有應得,他的家人就該遭到這些苦難吧!雖說現代的刑罰已是「罪人不孥」,不會將刑罰擴及當事人的親人,但事實上,刑罰所波及的絕對不只是當事人。

就如這幾年我所參與籌辦的移民工文學獎,在獄方的配合鼓勵之下,收到大量來自監獄的外籍人士稿件。大部分的受刑人作者都不是談自己的案件(畢竟我們也不是司法單位),而是談著自己的懊悔,以及對家人的歉意。

無論是不是死刑,一個人一旦遭到監禁,受影響的絕不僅止於一個人而已。

一個人之所以犯罪,極少是這個人某天靈光一閃想要犯罪,這個人只是更大的社會結構中的一員,他的犯罪行為,也是與社會結構的互動。

無奈的是,司法有其侷限,只能針對這一個「個人」給出判斷,而且往往是不確定結果是對是錯的懲罰。

懲罰的意義是什麼?懲罰的效用為何?是我看了這支片子之後,想不清楚答案的提問。

點此影片簡介
點此場次表
點此索票及入場規則

所屬影展
殺人影展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