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社會上每一個「洞」(Khang)—殺人影展側記

文/羅禮涵(廢死聯盟執行秘書)

73081535_1023048848046458_5542911198229430272_n.jpg

2019年10月,廢死聯盟工作團隊及志工進入了一段很爆炸的階段,原因無非是三年舉辦一次的殺人影展即將到來。

殺人影展的籌備期很長,要做的工作、注意的細節也很多。就放映電影本身,本次影展我們共挑了13部片,每一部片都要歷經選片、翻譯、後製、送審一系列浩大的工程;而電影外的工作還包括經費的籌措、影廳的租借、宣傳品的設計和送印、與談人及影評的邀約。而影展的期間更是要有足夠的人力,一起幫忙維持現場的秩序以及所有突發的狀況。

能夠辦好一場影展確實很不容易,可是我們堅持繼續辦下去,無非就是希望能有更多人透過看電影的方式思考死刑議題。就像我們這次海報上的宣傳文字:

用免費電影交換一塊靈魂碎片。

只要你願意走進影院,坐下來和我們一起觀看一部電影。你不用花任何的費用,充其量就是向你借用了半個小時的排隊等候時間,可是你將會從電影和映後座談中帶走很多的東西。這些東西不是果斷的支持死刑與否,更多的是對制度的思考、對人性的認識、對身而為人的共感能力。

在影展的期間,我們聽到了很多來的朋友都說,這次是他們第一次參加廢死聯盟的活動。當我們訪問幾個人後,發現大部分的人是透過朋友的邀請、學校老師的推薦,但也有少數人只是路過這裡,剛好自己時間允許就來一起參加。

72900241_538410426954420_5602580757965963264_n.jpg

身為一個自認善良且奉公守法的我,死刑對我來說是如此遙遠。直到關係人座談會時,我才知道蘇建和在被冤枉入獄前也是這樣想。」廢死聯盟上週舉辦攝影展座談會,這是當時第一次參加我們活動的朋友,這次來殺人影展時告訴我們的。

聽完映後座談的分享,我才知道原來台灣也有冤案。」在看完《死刑關係人》,聽完李佩雯提到蘇建和案、莊林勳分享曾經因為自己沒做的事而被判死刑,一名觀眾走出影廳後跟我們說的。

我發現有很多體制內跟體制外的落差,我們坐在辦公室裡真的很難感受到現場的氛圍,而影展讓我能夠開始反思體制內要如何改變才能夠與體制外接軌。」一位在社會局工作的朋友看完電影後和我們分享道。

我原本對於這類的議題其實沒有太多的想法,是朋友找我陪他一起來的。但是看完電影後,我反而有想把影展每部片都看過的衝動!因為我從沒想過還有這些立場。」一位自稱自己是同溫層之外的人笑著跟我們說。

看完《Guilty》我覺得我有改變原本的想法耶!之前真的是很肯定覺得要有死刑的,但看完這部後覺得:真的每個人都應該要有再一次的機會。那個刑罰判下去就一去不復返了,好殘忍。」本來堅持死刑制度應該存在的朋友,也大方的和我分享觀影後的感受。

從和現場觀眾互動所得到的回饋,以及在映後座談時與談人和觀眾的對話中,讓我們更加相信:電影確實可以作為一個更貼近群眾的媒介。在不同領域的每個人,平常的生活中或許不見得有太多機會去接觸到這個議題本身,但殺人影展卻成功把這些人聚集在一起。透過觀賞一部電影,接收劇情裡所傳達的東西,融入自己的思考判斷和價值選擇。

還記得映後座談的與談者賴秀如一開頭時便跟我們說:「雖然我們是極少數、極少數的人,甚至連這個影廳都不一定有坐滿,但我相信大家今天聚在一起思考與對話,就會產生一種好的力量。改變會發生,讓臺灣成為一個更安全的社會。」改變本來就是很慢很慢的進程,做出選擇也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一旦它開始影響你的思路、增進你的思考,這些植入心中的信念會是強而有力且根深蒂固的。

72561474_372544686961636_2787852195112943616_n.jpg

本屆殺人影展的主題—《洞Khang》,這裡的洞也作為傷口的意思。希望透過挑選的這13部片,我們能夠一起穿越這些洞。希望殺人影展真的有達成我們當初所期許的「社會對話、理解、療傷的開始」。殺人影展團隊陪著大家一起進入這個開始的階段,希望一旦開始,它就不會有結束的一天。但願我們都能長存著這樣的意念,擁抱社會上每一個洞。

所屬影展
殺人影展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