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後座談】《超危險人物》—郭駿武、巫馥彤

記錄/林佩穎

74482921_1778242822320412_8507546764096569344_o.jpg

郭駿武(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秘書長):
在電影中看到了與現今社會相同,這整個社會環境是如何形塑罪犯三個元素:家庭、學校、社會。台灣社會常有一句俗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這其實就是階級複製,然而階級複製從這三個元素-家庭養成、學校放大、社會受害而重複的。親子共學就是從家庭角度介入,進行家庭教育,不再用單一價值(例:乖巧)去教育孩子,而是先看到、了解孩子的特質再協助發展,讓更多元的可能性冒出來,在不同狀態去得到自我實現。

教育改革緩慢主要因素為以往一直使用單一價值在進行教育,並在教育領域中看教育改革,而當許多的社會爭議浮現時,社會都以謾罵、情緒來因應,造就一個社會都使用情緒發洩,反映出台灣的教育太過依賴打罵的影響。

期許大家可以想辦法在我們目前台灣社會去尋求連結,呵護信任,研究顯示台灣社會正走向惡質個人主義,台灣社會常在破壞人與人連結、破壞信任。怎麼改變,從你可以連結的人開始,同學、朋友、家人,讓我們想辦法在台灣社會基本運作下創造連結與信任。

巫馥彤(任職於女子監所社工師):
自己曾遇見兩個案例:一位年輕女子不斷的偷竊,從小偷東西,愈偷愈大,而這樣不斷的進出監所也讓她在監所狀況愈來愈糟;另一位阿嬤同樣不斷的偷東西被抓,但她卻說她怎麼都不記得,後來輔導詢問下發現阿嬤有食用安眠藥情形,安眠藥可能會造成夢遊,導致在她不知情情況下去進行偷竊行為,但這個癥結點卻在整個司法體系中都沒被發現。

這些人進入監所,並沒有讓他得到變得更好的機會,這司法體系做甚麼讓他變更好?沒有!這些人彷彿不值得被抱持期待,沒有人相信他們會變更好變得不一樣,這樣的標籤讓她們雖然刑期沒有被宣判死刑,但心理人格一直被貼這標籤,直到他們出獄以後。大家常說讓壞人關進監獄被關到死,但從社會進來監所他總有一天會還給社會,那這樣的人我們期待他變成什麼樣子?看見並理解過程才可以有一些改變與不一樣。

每個事件發生從最開始的源頭,家庭、學校、社會三元素,這之中是出了什麼差錯?一直到事後我們又做了什麼努力?。兩位講者皆提到了鄭捷案。

郭駿武老師表示:
鄭捷案很快被槍擊,自己心中老是出現一個洞不能被填滿,我想知道一個如新聞上所說在那麼正常家庭環境長大的小孩,為什麼會在捷運隨機殺人?從中我一直思考如何能找到我們在教育上可努力的事情。巫馥彤老師則表示,鄭捷被宣判死刑時法官說他沒教化可能,但什麼是沒教化可能?監所、社會又有做了什麼可以說他沒教化可能性?

《超危險人物》簡介
【影評】《超危險人物》:暴力與愛的辯證
《超危險人物》的危險能否超越?

所屬影展
殺人影展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