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死刑可也、立即槍決可也】—公民書展講座

【處死刑可也、立即槍決可也】

2023年2月2日 公民書展講座

主持:吳佳臻(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副執行長)
與談:翁麗淑(國小老師;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常務理事)

 

文字整理/楊雁絜(廢死聯盟法務專員)

 

台灣曾有一段時間,政治領導人可以在判決書上直接批注「處死刑可也」、「立即槍決可也」就把人槍決嗎?死刑制度不是如同大眾以為的只是處決「壞人」,死刑同時也是政治掌權者的工具,與台灣的威權時代歷史息息相關。

s_101179424.jpg

「死刑可以讓治安變好嗎?死刑會讓我們更有安全感嗎?」

主持人吳佳臻提到,曾經有民眾打電話來抗議,說戒嚴時期的治安比較好。但是戒嚴時期其實有很多政治異議人士是被政府用死刑「處理掉」的,如果不是當事人,在當時高壓威權統治和大眾媒體與資訊不普及的狀況下,所以很多消息難以在民間流通,就會讓人民產生社會上沒有發生什麼重大事件的想像。

「治安和死刑之間的關聯性為何呢?」

與談人翁麗淑老師提出疑惑,她舉例自己去法國玩的時候,也會擔心被偷被搶,但法國早就廢除死刑了,所以死刑的存廢與治安好不好並沒有直接關連。另外,其實台灣在全球的「安全/犯罪指數」排名名列前茅,如果聽眾對明確的數據有興趣,可以上警政署或內政部網站查詢到相關的統計。通常與我們貼身靠近的犯罪事件,例如交通違規事件、被偷被搶等,比較會影響我們對於治安的感受,但這些案件是不會判處死刑,但對於死刑的依賴卻會讓我們誤以為死刑可以維持治安。

 

佳臻和麗淑現場與聽眾進行線上互動問答,測試大家對於死刑相關議題的認識,也帶出當代人權議題的有趣對比。舉例來說,根據國際特赦組織的全球死刑報告,目前全世界已有82%的國家在法律上廢除死刑或是實質上停止死刑執行,台灣則屬於少數18%仍保留死刑制度的國家之一;而全球通過同性婚姻的國家則僅有34個,佔全世界國家比例17%而已。全世界廢除死刑的國家比通過同性婚姻的國家多更多。

 

很多人會認為廢除死刑是個菁英議題,且較容易在討論時被帶起對犯罪者的情緒。但從同性婚姻與死刑存廢議題的討論來比較,可以讓我們反思「公共政策」是否僅取決於個人情緒或情感如何,還是應該要從國家權力的正當性來思考。同時,我們也要避免因為死刑制度的存在,而忽略了追溯犯罪事件背後所隱含的社會問題、監獄改革推動、被害人權利保護等議題,我們應該好好地思考國家要怎麼對待一個犯錯的人,而死刑並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s_101179425.jpg

#台北國際書展
#讀字工地
#公民書展
#處死刑可也
#立即槍決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