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失控教室》:當0.99999....=1,真相之外,我們還有更重要的東西嗎?

文/翁麗淑(國小老師)

看著電影中教室的失控,我想起一個小故事。某一年我在當社會科任老師,期中評量剛結束,我把考卷放在我的辦公桌上,那個午休我約了一位非常優秀的學生來我的教室,我忘了為什麼會請她來,也許是拜託他幫忙登記成績或是有其他的培訓之類的。後來,我批改完將考卷發下給學生,幾位平常就成績優秀的學生拿著考卷跑來找我,因為他們的考卷都有被塗改的痕跡,是擦掉原本的答案改上錯誤的答案。顯然這幾位學生已經互相核對過,痕跡非常明顯,且看得出來用的是同一支筆。我也發現了,是的,很明顯這是有人另外改了這些同學的答案,而這些被改答案的同學有個共通點,他們都是班上成績很好的學生..... 我先收下這些同學的考卷,然後跟這班的導師討論....導師判斷,也許就是這位非常優秀的學生,利用老師短暫離開教室的時機偷改了其他同學的答案,可是,要怎麼調查,這非常棘手....

 

還好這位導師非常有經驗,他找來這位優等生,跟她說班上同學這些情況,然後,加了一句「其實社會老師的電腦位置上方剛好有個小攝影機,剛好錄到了....一些畫面.....」(其實根本沒有),他問這位同學,「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果然,這位同學立刻哭著承認了她的犯行......

 

是的,一個謊言勾出一個真相。當時的我完全沒有意識到我們其實共同編了謊言,而可以勾出真相的謊言並不會被咎責。當時的我只認為這位導師好聰明。

shi_kong_jiao_shi_2.jpg
(圖/《失控教室》劇照)

而在電影中的卡拉老師卻得到了完全不一樣的結果,她真的錄到了影像,但卻讓整個後來的過程失控了,一位母親被暫停了工作、困惑的孩子感受到母親的悲傷與憤怒、家長們開始對老師升起各種負面的評價,學生不再信任老師,直接在課堂上發起「不合作運動」,甚至學生之間相互攻擊,也攻擊老師.....最讓人感到擔心的,是這個事件還引來了媒體(校刊)變得嗜血,揮著真相化成的利刃,砍向校園裡的師生,信任破裂,充滿猜忌,許多老師和學生,撿起報導中讓自己受傷的各種說法,畫出仇恨與對立。

 

校刊以卡拉老師的專訪作為賣點,強調「真相」。顯然,許多人都認為,真相只有一個,而且必須被看見。而在整部影片中,最模糊的,也是「真相」。層出不窮的偷竊事件、被查問的班代、被搜查的學生,卡拉老師還在辦公室目睹著另一位老師從公共投幣的小盒子裡拿錢幣出來....種種跡象,都讓卡拉老師感受著環境裡的各種破口,也急著想藉著證據進而找到行為人.....

 

奧斯卡的表現最明確,他大力的敲破玻璃、翻老師的書包,取出老師的筆電,還直接丟到河裡....控訴著這個藏著不明確的真相的地方,也明白地呈現自己的憤怒與傷口。不過,他換來的是強制停課十天,並沒有更多的理解和關心。

 

奧斯卡最後將老師給他的魔術方塊,慢慢轉出六面的完美形狀,靜靜放在和老師之間,散發著和解的光芒。顯示著這個證明出0.999....=1的聰明小孩,並非完全不懂老師的善意和守護,而是在大人對於罪行汲汲營營的指控中,企圖撐出更大的空間,放入更重要的視野,只是,不一定真的有效。

 

不只一次,在卡拉老師的各種糾結中,我問自己,如果是我,我該怎麼辦?!

 

很多次,我的做法很可能會跟卡拉老師很像,對,我認為,卡拉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在許多次學校行政端企圖以更激進的手段進行時,她守護著某些底線。當然,我也在許多時刻為她擔心著,同時我也知道自己其實也不知所措。

 

當一個罪行出現,也許我們最想知道的是「真相」,以為找出「兇手」是誰,我們就能得到正義,罪行所傷害的秩序得以恢復。殊不知,在罪行背後的需求和理解沒有被在乎時,追求真相的手段和面對行為人的嫌惡,都可能在真相浮現的同時也帶著不友善的陰影,持續在這個場域裡流動著猜忌與不信任。除了真相,我們還需要更重要的東西。

       

最前面的故事還有一個小小的後續,我和導師都知道了這位優等生確實做了錯事,但我們一起守住了這個秘密。那個午休,她帶著歉意前來找我,我微笑著跟她說,「沒事了,我懂你因為成績壓力而做了不對的事。不過,人生很長,小時候犯錯都值得恭喜,希望你因此而認清了真正重要的東西是什麼?!」然後,我擁抱了這個充滿羞愧與悔恨的女孩。她抱著我也流淚了,我認真地感受到,真正的悔過需要力量,需要身邊更多的理解與支持。

 


➤ 《失控教室》(The Teachers' Lounge)​影片介紹

➤ 回殺人影展8 Back to the 8th Murder by Numbers Film Festival

所屬影展
殺人影展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