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學兩個討論死刑的教案

原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236期(2009年2月)。P39-40

美國中學兩個討論死刑的教案

◎盧玲穎

作者簡介
盧玲穎,現為英國愛丁堡大學教育與社會系博士候選人,主要研究方向為為教育政策之制訂執行及學校教學。曾任人本教育札記記者、編輯,以及教育廣播電台「教育新航線」、「教改E點靈」節目企畫。書寫世界之窗著重尋覓有意思的政策實例、教學教案以及人本的教育思潮。

廢除死刑這個議題,即使在已經廢除死刑的國家,內部還是許多爭議。因為這樣,歐美的中學公民課和大學的法律系,至今仍持續設計各種和死刑爭議相關的課程,期待透過提供學生資訊、引導學生正反思考,讓學生擁有面對與參與爭議議題的能力。

我們先來看看一個由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所研發的中學課程。

這是個包含好幾個主題的課程,所謂「主題」,並不完全繞著死刑議題跑,也包含課程中希望培養學生的能力。舉例來說,課程中有一個的主題是:「辯論和批判寫作」。光這個主題,他們就設計了每天五十分鐘、共十天的教案。教師可以按照步驟上滿十天,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選擇其中適當的小單元。

這個主題中,有幾個值得參考的教學手法。

例如課程的開場:提問與介紹背景。一上課,老師就先請學生在筆記本的上方先寫下兩個問題與自己的看法,第一個問題是:你對死刑有什麼看法?第二個則是:你對死刑有什麼疑問?接著,請孩子談一談剛剛寫在筆記本上的東西,藉由這個過程,老師一面向孩子說明接下來要進行的課程,包括認識死刑的演變、瞭解具體的法庭案件,以探索死刑的爭議。
 
同時,教師會從學生對第二個問題的回應中,整理出幾個主題,例如「正義」「公平」「人性」「處罰的目的」等等,並向學生說明,這幾個主題其實都不像表面上所說的簡單,課程接下來會鼓勵大家深入討論。

密西根大學的設計,是希望透過「學生提問」「教師整理」這兩個步驟,讓學生一開始就感覺到,死刑是個充滿灰色地帶、並且應從不同角度去思考的議題。

例如課程的開場:提問與介紹背景。一上課,老師就先請學生在筆記本的上方先寫下兩個問題與自己的看法,第一個問題是:你對死刑有什麼看法?第二個則是:你對死刑有什麼疑問?接著,請孩子談一談剛剛寫在筆記本上的東西,藉由這個過程,老師一面向孩子說明接下來要進行的課程,包括認識死刑的演變、瞭解具體的法庭案件,以探索死刑的爭議。

而這個主題的另一個教學要點,是帶學生從歷史中整理和學習。

這個部分的課堂操作,是將學生分為小組,鼓勵學生連上教師推薦的網站,以及閱讀教師帶來的文獻資料,整理出「死刑演變」的過程。

就在每個小組都整理出了自己的脈絡表之後,老師會請學生們談談,每一次的「演變」,無論是法律條文或是執行死刑方式的改變,都是因為什麼原因所造成?是因為界定「殘忍行為」的定義改變了嗎?是因為發現「死刑對於減低犯罪沒有好處」嗎?還是有更深入的道德議題在背後?

這段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要協助學生瞭解結構與行動的關係。畢竟,人類社會及社會制度的改變並非憑空而來,課程設計中也提到,人們對於死刑的看法的改變,和世界的發展息息相關。例如工業革命後的社會情勢、就和封建社會不同;科學的發展也影響了宗教觀念。這些轉變,都影響了人們對於「懲罰」以及對於「死刑」的看法。因此,唯有回顧重要的歷史發展,學生才有機會脫離抽象及泛道德的思考,這也是這個教案的重要教學步驟。

另外,為了讓孩子能夠透過議題練習寫作,這套課程的倒數第二個小單元,就是讓孩子寫出一篇有頭有尾的文字,其中包括自己對死刑的態度、支持己身態度原因和數據。

不過,課程並不只停留在這邊,在最後,課程還鼓勵老師留下幾個問題,讓學生回去思考。第一個問題是,如果你認識這個死刑犯,你會改變對死刑的看法嗎?第二個問題是,被定罪的死刑犯,有多少可能是無辜的?以及最後一個問題,即使立法,我們能夠完全確保未來所有的死刑都經過一個合理、公正的審判和執行程序嗎?這些問題,碰觸到了道德、司法、警察系統等等議題中最複雜的狀況,課程的設計,是希望學生在獲得了許多基本資訊後,再深入探討這些更具體、實際的爭議議題。

*    *    *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另一個由美國華盛頓大學法律系製作的中學教案。

這一個教案,將討論死刑的範圍擴大,改問了另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為什麼人們懲罰他人?」這個課程有兩個目的,一個是讓學生從各種經驗去探討懲罰的正、反效果,以及法律懲罰系統的成效。另一個,就是讓學生針對死刑的存廢進行討論。

此教案比較有意思的地方,是協助學生深入思考「懲罰」的目的。究竟,人們懲罰他人,是為了報復?為了威嚇?為了讓犯罪者沒辦法再犯罪?還是為了協助改變?以及,這些懲罰,是為了犯錯的人而設計,還是為了其他認為「應該要懲罰他人」的人而設計?

教師會先讓學生欣賞一部描述監獄生活的電影【刺激一九九五】,再提出電影中的對話和電影中受刑人的觀點,供學生討論上面的幾個話題。之後,才讓學生站在討論過「懲罰」的基礎上,進行死刑存廢的辯論。

其實,「廢除死刑」這個議題,和人類對於「懲罰」的態度無法切割。而且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學術研究探討懲罰和死刑的效果。例如,就有研究指出,學校裡的懲罰容易令人畏縮,而更難做出正確的事情;也有研究指出,執行死刑的國家犯罪率並不會減少;另外,世界各國,即使在辦案科技不斷進步以後,仍然常常出現錯誤的死刑判決。而這些證據,都讓這個議題的內涵更加複雜,也更考驗著教育者引導學生閱讀、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取材自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傳播科技研究室研發的「死刑教案」網站,以及美國華盛頓大學法律系網站中的「為什麼人類懲罰他人?」教案。

*關於台灣的死刑廢止運動,請參考人本教育札記二○○七年十二月號特別企畫—〈廢除死刑:全世界動起來!〉

*關於世界人權的概況,請參考人本教育札記二○○八年十二月號特別企畫—〈世界人權宣言六十週年:走向國際.活出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