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死囚器捐的人性面

蘋論:死囚器捐的人性面

20100623蘋果日報


據法務部的調查,40名死囚中有20名已同意在行刑後將器官捐贈。這些「罪大惡極」的死囚慨然器捐說明了什麼?

恐有生物倫理爭議

這其實說明了國際廢除死刑者的看法:再惡性重大的人都有良善的一面。死刑是他們的罪與罰,而器捐就是他們的救贖。最早發現人性善良面威力巨大的是宗教家,這是他們不放棄任何一個人的主因。佛教認為眾生皆有佛性,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基督宗教(含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認為只要最後信仰主耶穌,痛切悔罪,罪即獲得救贖,立馬可上天堂。耶穌死前原諒了悔罪信主的大盜巴巴拉並讓他上天堂,就清楚揭示了宗教對人性善良面的信任。西方廢死刑的意識基礎即在這個信仰上;也是不放棄任何人的原因。

佛教認為人的佛性很強大,但很容易遭到欲望、煩惱等貪瞋痴妄的蒙蔽而陷於苦海之中;所以尋求上師指導修行,引出佛性,離苦得樂是每個人必修的功課。真正的佛教徒和基督徒不怕也不恨罪惡之人,他們只看到壞人的光明面,要幫壞人發揚善良面來拯救他們。這種對人性的信任相當偉大,也確實拯救了很多邪惡的心靈,因此信任是道德的基礎。

死囚願意器捐固然是自我救贖,但在生物倫理上還是需要更嚴謹的辯證。解剖學發現生命局部死亡的問題,亦即在死亡本身之後,還要拖延很久才會結束的零星而漸進的死亡。這個發現扭轉了器捐的意義。器捐死囚的行刑方式是麻醉後槍擊頭部,在「熱屍」狀態立即用刀挖出還活著的器官,符合生物倫理嗎?希望醫學專家能為我們解惑。

我們社會有儒家性善說的傳統,與宗教家所見略同。但演化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在演化中發現互助互愛、維持秩序是對每個人都能生存的最佳選擇;他們無意碰觸性善性惡的辯論,而是相信慈善比為惡更能滿足人類生存的法則。

社會秩序根源於腦

聖奧古斯丁認為社會秩序根源是基督的教誨;霍布斯認為是國家主權;列寧和所有共產黨人則認為是黨。他們全錯了,而是根源於人類的腦中;由人腦創造和諧社會的制度,同時也是合乎道德的。這個制度須能誘導出互助互利的本能。相不相信人性,是應否廢除死刑辯論的起點。

延伸閱讀:廢死聯盟:勸說器捐不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