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與行動

20181008新聞稿 10月10日世界反死刑日,我們該如何往前進?

【新聞稿】10月10日世界反死刑日,我們該如何往前進?

2018/10/09

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在世界反死刑日前夕召開記者會,邀請關心台灣廢死議題的組織共同發聲。出席記者會的人士包括廢死聯盟執行長林欣怡、歐洲經貿辦事處處長馬澤璉(Madeleine Majorenko)、...

小燈泡案法庭觀察

那一天,我們都受傷了

2018/07/19

「當我們明白大多數的罪犯並非另一種人類,明白他們其實只在少數幾個層面和我們有所不同,我們就能使自己對全體人類的看法更加完整,並且反映在我們的社會政策、社福政策和刑事政策中。同時,我們也會了解到『邪惡...

「解決問題,而不是解決這個人」

2018/07/19

每個人都希望生活在一個完全沒有犯罪威脅的社會,但我們知道這個願望不可能達成。社會氛圍習於將犯罪成因完全歸咎於犯罪者自己的瑕疵與問題,或許怒氣找到了出口,不過問題並不會就此解決。...

聚焦懲罰,將失去承接機會

2018/07/19

我是個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現場經常遇到犯錯的孩子,孩子間的爭執事件,辱罵、打架、霸凌,各種惡意傷害經常發生……而我一再一再提醒自己的,就是,絕不能放掉任何一個孩子,尤其是加害者。...

執行死刑與社會安全有正向關聯嗎

2018/07/19

執行死刑被許多人認為是維護社會安全及降低犯罪率的重要指標,台灣雖然一直存在著死刑制度,但也因為執政者及制度的更迭,對死刑執行的態度及密度有著顯著的不同,正好可以用來觀察死刑執行對於台灣犯罪率的影響。

最後的自由時光

關於制度、關於生命與人性的終極實驗。《最後的自由時光》

2018/06/27

2015年,一部拿下許多當年及隔年影視獎項、也獲得2016年奧斯卡獎提名的紀錄短片,讓人重新思考曼尼一案背後隱藏的幾個議題,包括種族、軍事及司法制度,以及精神疾病。 這部短片,叫做《最後的自由時光...

沒有簡單的路

2018/06/08

人民要的安心與期待就是確保加害者不能再傷人。但關25年之後就不會再犯嗎?當然不是。若我們只是單純的將人關在監獄當中,如何能期待他自然變好?的確,現在監所的教化功能讓人不信任,...

媒體的廢死觀點

2018/06/07

編按:本文收錄在《殺戮的艱難》(2010|行人出版社)一書中,經作者張娟芬同意轉載於廢死聯盟網站。 媒體的廢死觀點 文 / 張娟芬 一、忽必烈的難題與出路 在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裡,...

謝謝你的對不起:邁向修復式正義

2018/06/07

似乎為了要表示他的立場堅定,他繼續沒有意義且狂亂的重複了幾次「殺人,吃免費牢飯……」云云,但已經不說「強姦,殺人……」之類的話,我依舊聽著,沒有回應,最後他突然小小聲的說了一句「對不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