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觀點

文章來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作者:黃文璋 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

我國最高法院直到最近才採無罪推定原則。在運用統計方法做決定時,早就採用無罪推定原則了。朝令夕改在統計裡是不被鼓勵的。在統計裡一貫秉持著「除非證據夠強,否則不輕易推翻現況」的精神。
被公認為現代統計學鼻祖的英國學者費雪(Ronald Aylmer Fisher, 1890-1962),曾提到下述故事。時間是一九二○年代後期,某日有位女士對一群正在喝下午茶的科學家宣稱,奶茶的調製順序對風味有很大的影響,把茶 加進牛奶裡,和把牛奶加進茶裡,兩者喝起來口味完全不同。在座的科學家們當然對這種說法感到可笑,他們看不出兩種混合方式的化學成分有什麼差異。但費雪卻 認真地設計了一個實驗步驟,來對這種說法做一檢定,包括要準備多少杯茶,以及依照什麼順序給這位女士喝等。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Public satisfaction with social order drops: poll
By 中央社
編譯:廖文韻

2009-09-01 00:00:00    

Although the number of crime victims in Taiwan appears to be dropping,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government's performance in maintaining social order,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a survey released last Saturday.

The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Crime Research Center of 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 in Chaiyi, found that 76 percent of the Taiwan public was dissatisfied with the government's effort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 to improve social order.

代表圖片/插圖
English(英文)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佛教反對死刑:歷史與教理的初步探索
溫金柯(財團法人淨土宗文教基金會教理哲學研究部主任)


摘要
聯合國近半個世紀正在推動的國際廢除死刑運動,可說是以基督教文明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在人類歷史上,過去也曾經有過一波伴隨著佛教信仰的傳播,而產生的國際廢除死刑運動。日本、中國、西藏及印度,都曾受佛教影響而廢止死刑。本文擬以歷史回溯的方式,陳述這一運動的發生過程,並根據佛教的傳記及戒律、教義發展史,重現在佛教信仰中廢除死刑的實踐及理論的發展。佛教雖然發生於一個有死刑的社會,但佛教從一開始就否定死刑,並且救贖死刑犯、拒絕執行死刑,並從戒律學上以死刑為非法,貶低法官及行刑者。大乘佛教興起以後,要求菩薩必須救贖死刑犯,若菩薩擔任國王則須廢止死刑,觀世音菩薩成為佛教信仰傳統中,救贖死刑犯的典型人物。佛教廢除死刑的思想雖以源自印度傳統婆羅門教的輪迴、業報及追求解脫的觀念為基礎,但是佛陀的人格及其教團堅拒死刑的實踐,應是推動這一波國際廢止死刑運動的最終根源。

代表圖片/插圖
English(英文)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香港可以 台灣呢?

林峰正(作者為民間司改會執行長、律師)

關於廢除死刑的世紀爭議仍在進行中,

但全球各地的廢除死刑運動可沒有因爭議而停止。根據國際特赦組織截至2008年底的統計資料顯示,全世界已全面廢止死刑的國家有九十二個,只在戰爭時還維持死刑的國家有十個,超過十年以上沒有執行死刑的國家則有三十六個。另一方面,保有死刑的國家只有五十九個,在 2008年度,其中的二十五個國家事實上執行了死刑。
進入2009年,法律上廢止死刑及超過十年以上不執行死刑的國家已達一百四十個,若從最簡單的數字來看,維持死刑國家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潮流走向再清楚不過。
回顧台灣,自2005年底開始迄今為止,已有超過三年半的時間沒有執行死刑。有趣的是,這段期間歷經了台灣第二次的政黨輪替,在法律上擁有槍決核准權的法務部長都不願執行死刑,在某種意義上也代表藍綠兩黨的行政部門都對執行死刑有疑慮。更進一步說,台灣司法史上第一個拒簽死刑執行令的法務部長就是現在的馬總統,1995年時,他擔任法務部長時說了一句銘言,他說他看了蘇建和案的卷宗以後,若簽准執行令會內心不安,蘇建和等三人才因此逃過死劫,得以讓整個案子延續至今,因此,馬總統執政後,他的法務部長不執行死刑,似也有跡可循。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廢除死刑推動聯盟於2003年年底成立,我們的名稱從剛開始的「停止死刑執行推動聯盟」、「替代死刑推動聯盟」,一直到2006年正式定名為「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名稱三變,也代表著廢死聯盟的自我反省以及運動策略!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劊子手啊!是誰賦予你如此重大的權力,來剝奪我的生命?——德國,歌德,浮士德

臺灣是否應當廢止死刑?這在國內大學法律系一年級舉行辯論會,都會被拿來當作題目的議題,早已談論了半個世紀以上,但是從來沒有被任何一個朝野政黨認真考慮過。其理由相當簡單:民眾普遍反對。歷次的民意調查顯示,都有高達七成五以上的國民對廢止死刑存有強烈的保留態度。所以要推動臺灣成為一個完全沒有死刑制度的國家,絕非易事。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推動廢除死刑,最經常遭遇的質疑應該是「加害人有人權,被害人沒有人權嗎?」
被害人和他的親屬朋友,因為過去的或繼續存在的傷害,甚至未來可能再度受傷害的恐懼,而希望加害人從世界上消失,沒有正當性嗎?社會上其他單純為被害人和他的親屬朋友所受傷害義憤填膺的人、害怕自己可能是下一個受害者的人,主張應該剝奪加害人的生存權,不理性嗎?國家不應該實現正義嗎?實現正義不就是消滅壞人保護好人嗎?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好幾年前,我陪台灣幾位典獄長到美國加州參觀監獄,走進有百年歷史的聖崑汀(San Quentin)監獄,看見執行死刑的瓦斯房牆上掛有三支電話,我好奇地問獄警,他答稱一支可以打給州長,如果州長肯,死囚還有機會特赦、減刑;另一支通州檢察長,如果他提非常上訴,也可暫緩執行;最後一支則能打回家裡告別。聽完之後,我感觸良多,一個法治的國家,必然重視人權。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記憶中「死刑應否廢止」一直是辯論最夯的題目。參與論辯者大多是一般百姓,死刑存廢幾乎事不關己,因此論辯死刑應否廢止的理由不外乎宗教、道德、報復、贖罪等意識形態的定見。由於自古以來「殺人者死」被視為天經地義,國家依法行使刑罰權,處死窮凶惡極的歹徒,乃是「必要之惡」;曾幾何時,「天賦人權」觀念的啟發,國際時勢潮流已經認為生命權是絕對價值,不容國家處死任何人。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頁面

訂閱 RSS - 死刑觀點
For a better experience using this site, please upgrade to a modern web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