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 / 工作坊:所有文章

【故意與否,誰說了算?—憲判8後的故意類型與情節最嚴重罪行之認定】研討會

2025-07-11

最高法院近年已對適用死刑案件之故意類型形成穩定見解,將情節最嚴重罪行限於直接故意。然而,在憲法法庭宣判113年憲判8判決後,該判決理由書第71段卻將間接故意區分為概括故意、擇一故意、未必故意,且將前二者納入情節最嚴重之範圍。 在此,便產生實務歷來見解與憲法法庭判決見解不一之情形,而影響到死刑定讞個案非常上訴案件故意之認定,也將影響到未來殺人案件之認定,而有釐清「故意案件類型」以及「...

真人版眾開講:《執行死刑規則》修惡告急!座談會

2025-04-18

為了讓公民能直接透明的參與公眾議題的討論,因此架設了「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期盼公眾可以透過此平臺來提議及附議;同時也會將政府各部會近期規劃推動的政策資料公布於平臺的「眾開講」單元中,期盼能夠公開徵詢民眾意見。為了更直接地回應對於修法的意見及想法,我們籌備了真人版現場,來聽聽專家、學者、律師如何看法務部所提出的《執行死刑規則》修正草案,除了探討修法的程序問題及必要性外,...

死刑釋憲案:不只是朋友法庭之友綜合論壇—人性尊嚴的憲法交響曲

2024-06-19

在死刑釋憲案中,大法官公告的第一個爭點題綱,即是「死刑作為一個法定刑,除了剝奪人民生命權以外,是否干預人人享有的人性尊嚴?」人性尊嚴的內涵,一直是中西方各國在哲學、法學等領域思辨上的終極問題,也是本次死刑釋憲案的核心問題-究竟「人性尊嚴」和生命權、死刑的關聯性為何?   (Photo by Tim Marshall on Unsplash)

死刑釋憲案:不只是朋友法庭之友綜合論壇—當國家揮著死神鐮刀收割正義

2024-06-18

一個人不會在真空的環境下犯罪,唯有探究真正的犯罪成因,並且對症下藥,才能解決犯罪成因、挽救走錯路的人,進而減少犯罪和傷害。一個人可能因為生理、心理、童年逆境或環境刺激等因素犯罪,死刑不僅剝奪性命,也抹煞探究犯罪成因、讓犯錯的人彌補的機會。(Photo by Anne Nygård on Unsplash)

死刑釋憲案:不只是朋友法庭之友綜合論壇—死囚的樣貌

2024-06-18

死刑釋憲多圍繞在死囚的生命權、人性尊嚴等議論,但已經定讞的死囚,他們的模樣卻鮮為人知。本場次從文學、社會學以及死刑判決研究等視角為我們描繪出死囚的模樣。(Photo by Patrick Hendry on Unsplash)

死刑釋憲案:不只是朋友法庭之友綜合論壇—正當法律程序與死刑

2024-06-17

在司法系統中,並無所謂法百分之百的確信,法官猶如踩在危險的碎冰上決定人的命運。因此,正當法律程序的實踐是刑事程序的基石,盡力確保每個人在司法系統運作中的權利不會被犧牲。(Photo by Tingey Injury Law Firm on Unsplash)

死刑釋憲案:不只是朋友法庭之友綜合論壇—冤錯假案救援觀點與死刑恣意問題

2024-06-17

遭判死刑的冤錯假案是在死刑制度討論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因為在案件被發現有問題並啟動救援之前,這些死囚都真實面臨死刑執行的危險;除了本土死刑個案的救援過程發現的諸多問題,從實證研究中也能了解到我國法院在過去的死刑判決上存在難以避免的量刑恣意。(Photo by Gary Meulemans on Unsplash)

死刑釋憲案:不只是朋友-法庭之友綜合論壇

2024-05-16

在4月23日的憲法法庭中,我們看到死刑犯訴訟代理人、法務部代表、專家學者、鑑定機關及團體,和大法官們互相提問、思辨及討論,這時我們的腦海中不小心出現這個旋律「你從不知道我想做的不只是朋友~~」。

《2024台灣死刑判決報告:37位死刑犯判決之恣意性分析》介紹

2024-04-17

本報告回顧現37位死刑定讞個案之歷審判決,期望透過相關比較分析以了解台灣死刑判決真實樣貌以及其中可能的恣意所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