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022世界反死刑日暨第七屆殺人影展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今年10月10日是第20屆的世界反死刑日(World Day Against the Death Penalty),這屆的主題是:「死刑—遍布酷刑之路(Death penalty: a road...
【影評】只有「向上」的路:《德州的梅麗莎》如何面對腐敗不公的司法
2007年,梅麗莎.盧西奧(Melissa Lucio)被控將自己的二歲女兒瑪萊亞(Mariah)虐待致死,她成為美國德克薩斯州首位被判死刑的拉丁裔女性。梅麗莎的上訴於2011年被否決,...
【影評】死刑廢除的道路為何如此漫長?《砍掉不重練:伊利諾州的廢死經驗》觀後心得
這是一個死刑廢除之路的歷史經驗分享。由個案、到行政立法變革,到最後被害人如何與被害共存而繼續前進。是一個結構力論完整,並且適宜給予尚未成功廢除死刑的區域、社群參考的廢死之路。
【影評】生命尚存,心卻已死:看日本死刑冤囚袴田巖如何從夢間回到人世
人們或許假設,一部記述無辜死刑犯遭長期關押後重新返家的紀錄片,既然要直指司法體系的沉痾、要為這起重大冤案平反、要揭露被冤者與家屬所受到的巨大傷害,勢必聲嘶力竭,或至少苦情悲痛。不過,...
【影評】死刑與正義無關──庫伯力克的《光榮之路》
《光榮之路》精準、簡潔、一刀斃命,他的觀點尖銳無比,整個故事裡,我們不斷看到的就是:人不把其他人當人,為了私利殺害他們。米羅將軍要自己的士兵去送死以成就他的升遷;軍官選擇自己的宿敵去接受軍法審判,...
【影評】抓狂演訓班:結果果陀到底有沒有來?
我一直以來只知道《等待果陀》的隱喻,也就是電影裡參加戲劇班的受刑人口中最討厭的寓言。每當有人等著一個我認知中不會發生的事情,我就會說上一句:「你在等待果陀嗎?」果陀並不會來。最後果陀派了一個小男孩,...
【影評】無邪:邪惡無所不在?
《無邪》,一部以四個獨立單元短片匯集而成的電影,故事風格不盡相同,但始終圍繞在死刑「執行者」的生命經歷,無論是生理或心理的壓力,以及對其一生的扭曲。導演拉索羅夫(Mohammad Rasoulof)...
【影評】全民審判秀:誰來踢倒那把絞刑的椅子?
伊朗德黑蘭的「全民審判秀」現場直播節目,選擇在雅爾達之夜(Yalda, 冬至夜)進行一起幼妻殺害老夫的全民審判。死者的成年女兒莫娜與本案的死刑犯瑪麗安,被邀請上節目。該節目的規則是,...
【影評】若是溫柔接住彼此,或許我們都能成為倖存者—電影《友罪》
發現朋友有罪時,彼此的情誼是否仍能維繫?片名一語道破敘事的核心,更廣的寓意或許是,當我們身處社會,發現他人是「有罪之身」時,會怎麼對待他?是猛地排除、試著多瞭解、還是,鼓起勇氣溫柔地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