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死刑犯作品展東吳場—學生回饋

編按:「後來的我們」死刑犯作品展2020年於台北首次展出後,分別在苗栗、台南等地展出,而後也展開了不定期的校園巡迴場次,本次來到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展出,並配合兩場主題講座,第一場以「從『他們』到『我們』—《後來的我們》」為主題,由人權學程周怡君主任主持,廢死聯盟執行長林欣怡、死刑冤案平反者鄭性澤進行對談;第二場主題為「凝視女性殺人犯」,由人權學程陳瑤華教授主持,廢死聯盟理事長張娟芬主講,共同從性別角度切入,探討女性被告的處境。本篇廢話電子報彙整東吳大學同學們參觀展覽的心得,以及兩場講座中,同學們感到印象深刻的段落,與讀者分享。

277351081_963475920985041_5502584659709356081_n.jpg
「後來的我們」死刑犯作品展在東吳大學展出。圖/廢死聯盟

關於「後來的我們」死刑犯作品展...

「監所空間的擺設以及旁邊的漫畫都令人驚艷,在一旁展出的各種畫作及書法作品使人印象深刻,特別是每個作品旁邊都有詳細介紹非常用心!」

「喜歡以漫畫、藝術作為探討死刑犯主題的方式,我本身其實不反對死刑,不過認為台灣的法律與監獄體制一定必須更完善,才能避免冤案的一再發生。看到囚犯的生活空間是如此狹隘,回想起在北歐有些國家的監獄設備與囚犯權利甚至比一般人完善。反觀台灣,剝奪了很多自由與權利,整個監獄體制也不夠完善,看過不少服刑人形容在監獄簡直是在浪費人生,學不到什麼,能領的薪水也常不夠用。他們若重返社會,真的能重新開始嗎?感謝團隊用有趣又如此真實的方式,呈現出同學們的心境與在獄裡的環境。監獄與死刑犯確實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環境,看完了有很多體悟。」

「看到這些死刑犯的書畫,真的覺得很佩服,也很難得能看到他們對這些作品的心得,國畫老師的授業精神也非常值得學習,很謝謝主辦單位幫忙辦這個展覽,很有趣也很發人深省。」

「畫作裡可以感受到作畫人的嚮往和情緒,覺得很棒!」

「本來對死刑犯只停留在表層的厭惡,看完展覽發現他們其實也很努力在生活,想到這裡又會覺得,死刑犯人權固然重要,但對於侵害他人權利應有的處罰也是應當的,兩者要如何取得平衡。」

 

278693748_721241195543844_6399895944408755157_n.jpg
死刑冤案平反者鄭性澤(圖中)為同學們導覽「後來的我們」死刑犯作品展。圖/廢死聯盟

「從『他們』到『我們』—《後來的我們》」講座(文/社工系江佩蓁)

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執行長林欣怡分享自己的經歷,在加入民間司改會工作後,開始接觸司法改革相關工作。講座中分享了當年的盧正案,當時他們希望能救援已經被判處死刑定讞的盧正,卻想不到在判決定讞後沒多久,盧正就被執行死刑。林執行長後來走訪國內、外的看守所、監獄,見過不少死刑犯,聽過他們的故事、看過他們的變化,他認為,死刑犯終究是一個人,一個活生生的人。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變成了案件的加害人?我們是不是應該思考,這個社會怎麼沒有接住他們,及時發現他們?廢除死刑是重要的一步。

死刑冤案平反者鄭性澤也分享,他的案子在定讞後剛好在停止執行死刑期間,經過民間團體的救援才得以平反,無罪確定。他提到自己當時身處看守所的環境,1.368坪,有時不是二個人在使用,有可能有更多人一起共用這個空間。被囚禁在這裡一天又一天,過著沒有自由的生活。國外的監獄在環境上強調對人的「尊嚴」,再回頭審視台灣監所的環境,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廢除死刑在台灣一直是吵得沸沸揚揚的議題,現在仍有不少人認為加害人應一命抵一命,死刑的執行是正義的伸張。死刑的執行或許澆熄了社會大眾對這件案件一時的憤怒,但對被害者的家屬、甚至是整個社會的制度來說,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280750205_510989187446196_5352691037424444420_n.jpg
「後來的我們」死刑犯作品展部份作品。圖/廢死聯盟

「凝視女性殺人犯」講座(文/人權所李頤杰)

陳瑤華老師提到:一般來說,都會認為死刑犯都是男性,很少在談到死刑犯會聯想到女性,今天特別要提到關於女性死刑犯的議題,討論在死刑犯中性別扮演什麼樣的因素。

張娟芬老師則分享,會談討女性殺人犯起源自美國康乃爾大學曾對全球的死刑犯進行調查,並提出報告。報告中指出:犯罪的女性,會遭遇雙重審判,一重是「她的行為是否逾越法律」,另一重則是「她這個人是否逾越性別規範」。換言之,除了法律上的犯罪外,更會以女性犯罪人是否符合社會所期待的「好的女性」表現來評斷,雖然在全球的司法系統較容易傾向將女性認為是受害者,但犯罪的女性表現如果是不符合其性別角色時,可能被加倍懲罰。

回顧台灣的個案,目前女性死刑犯僅有林于如一位,另外有四位女性殺人犯判決定讞,分別是蔡京京、張芳馨、王麗芳、謝依涵。我們可以發現,這五個案件的背景原因全和家庭有關,媒體在描述案件時,也常以家庭角色來定義女性殺人犯,如林于如是驚世媳婦、蔡京京是孽女、張芳馨是惡嫂、王麗芳是狠妻惡母、謝依涵是蛇蠍女。綜觀這五個案件判決,與康乃爾大學的報告有類似的結果,除了在審判罪刑以外,同時也審判了女性所扮演的角色,對女性殺人犯的量刑更會考量女性在家庭角色的因素。

最後,娟芬老師也回應同學的提問:認為是整個社會應該要重新反思,從女性的角度檢視問題並且自省,在審判者養成或在職進修的過程,導入社會學的脈絡,才不會導致審判脫離事實。並指出現行死刑最大的問題是在於判斷標準不一,導致個案結果差距甚遠。在廢除死刑的議題上,幾乎無法避開大眾的質疑而透過政治菁英的推動使廢死一步到位,仍需要透過推動溝通、倡議來達成目標,雖然離目標還很遠,但會持續努力。

所屬出版品
後來的我們-死刑犯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