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憲

2005年,廢死聯盟決定開始採取聲請憲法解釋的路線,來推動死刑的廢止,或對於判處死刑的司法正當程序問題提出檢討。結合熱心的學者、律師與志工,組成釋憲小組,共同研究釋憲聲請的工作方針。

2006年首先位死刑犯鍾德樹提起釋憲聲請;隔年又分別為17名及44名死刑犯分別以刑事訴訟法第31條及同法第389條為標的提出聲請,然而於同年大法官即做成不受理決議。但這並未阻擋廢死聯盟已聲請釋憲試圖讓大法官看見死刑問題的決心,時至2017年,廢死聯盟仍舊死刑判決過程中的普遍性問題向大法官提出釋憲聲請。

廢死與釋憲

理解生命權與死刑制度的關聯,有著多變而豐富的思考路徑:有人從哲學理論出發,探討死刑剝奪人民生命的正當性;有人從犯罪學的角度,探討死刑作為一種刑事政策,對於整體社會的利弊得失;也有人從社會學、法學等角度,觀察死刑與社會控制及生命治理間的關聯。廢死聯盟長期致力於保障刑事被告受公平審判的權利,進而達到維護人民生命權的終極目標。在這個意義下,從憲法的高度檢視現行的刑罰與刑事訴訟制度設計,就成為關鍵的工作。 在現行制度下,由司法院大法官掌理憲法解釋的職責;多年來,在台灣人權運動的軌跡當中,大法官也做成了許多保障人權、促進司法公平與進步的解釋;諸如釋字第392號解釋,...

廢死釋憲大事紀

2005年,廢死聯盟決定開始採取聲請憲法解釋的路線,來推動死刑的廢止,或者至少在仍保有死刑的前提下,對於判處死刑的司法正當程序問題,提出全面而深刻的檢討。廢死聯盟釋憲小組,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誕生,結合熱心的學者、律師與志工,共同研究釋憲聲請的工作方針。 2006年間,廢死聯盟抓住機會,緊急為定讞死囚鍾德樹提起一則釋憲聲請。其理由主張:法院於判處被告死刑等之重大案件,至少在某程度上,分離證明被告犯罪與科刑之程序。本件原因案件判決時,所適用之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本文,並未賦予刑事被告任何「科刑程序保障」之法律規範,已侵害刑事被告受憲法第16條保障之訴訟基本權、第15條之生存權,...

廢死與釋憲

理解生命權與死刑制度的關聯,有著多變而豐富的思考路徑:有人從哲學理論出發,探討死刑剝奪人民生命的正當性;有人從犯罪學的角度,探討死刑作為一種刑事政策,對於整體社會的利弊得失;也有人從社會學、法學等角度,觀察死刑與社會控制及生命治理間的關聯。廢死聯盟長期致力於保障刑事被告受公平審判的權利,進而達到維護人民生命權的終極目標。在這個意義下,從憲法的高度檢視現行的刑罰與刑事訴訟制度設計,就成為關鍵的工作。 在現行制度下,由司法院大法官掌理憲法解釋的職責;多年來,在台灣人權運動的軌跡當中,大法官也做成了許多保障人權、促進司法公平與進步的解釋;諸如釋字第392號解釋,...

廢死釋憲大事紀

2005年,廢死聯盟決定開始採取聲請憲法解釋的路線,來推動死刑的廢止,或者至少在仍保有死刑的前提下,對於判處死刑的司法正當程序問題,提出全面而深刻的檢討。廢死聯盟釋憲小組,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誕生,結合熱心的學者、律師與志工,共同研究釋憲聲請的工作方針。 2006年間,廢死聯盟抓住機會,緊急為定讞死囚鍾德樹提起一則釋憲聲請。其理由主張:法院於判處被告死刑等之重大案件,至少在某程度上,分離證明被告犯罪與科刑之程序。本件原因案件判決時,所適用之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本文,並未賦予刑事被告任何「科刑程序保障」之法律規範,已侵害刑事被告受憲法第16條保障之訴訟基本權、第15條之生存權,...

沒有內容。

沒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