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台灣還有酷刑?反酷刑的未竟之路:626反酷刑日系列講座紀實
2022年是《禁止酷刑公約》生效第25年,台灣也在今年五月完成兩公約第三次國際審查。數個人權團體選在國際反酷刑日的這天,共同舉辦系列講座,針對「酷刑」、「酷刑而得之證據及其證據能力」、「死刑與酷刑...
【怕死異語】李明哲X林欣怡:從中國政治犯到台灣死刑犯
五年牢獄時光為李明哲帶來的,不只是作為政治犯被關押的深刻經驗,還有獄中極差的生活條件導致過敏、狂流鼻水的症狀。李明哲調侃自己是在中國監獄做田野調查的人權工作者,在這次的訪談中,...
王秉華: 情緒失重的自由落體
2020年3月13日,引起社會高度矚目的新店隨機殺人案。22歲的王秉華拿刀刺殺陌生路人,造成對方死亡。王秉華僅因與妻子細故口角,遂做出隨機殺人行為,讓在路旁等著接姊姊下班的機車騎士無辜遭殺害。
【新聞稿】讓酷刑歸零 立即通過《禁止酷刑公約施行法》 民間團體聯合記者會
本週日6月26日「支持酷刑受害者國際日」,是在紀念聯合國九大核心人權公約之一的《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在1987年這天正式生效。包括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該向死刑說再見了— 兩公約第三次國際審查結論性意見與建議關於死刑點次的評論
第三次兩公約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歷經三天會議結束,國際審查委員於2022年5月13日記者會,公布審查結論性意見與建議。與《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公政公約)相關議題的部分則有26點(即第67-92點...
台灣作為法治國家——廢除死刑當然不能用騙的!
2021年的死刑定讞、死刑執行雙掛零,這個「雙零」的紀錄僅是作為通過公約的國家,恪守公約的精神,依循規則走。無論是在案件審理過程,落實公平審判、詳盡證據調查的義務;或是在執行死刑上,...
「後來的我們」死刑犯作品展東吳場—學生回饋
「後來的我們」死刑犯作品展2020年於台北首次展出後,也展開了不定期的校園巡迴場次,本次來到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展出,並配合兩場主題講座,本篇廢話電子報彙整東吳大學同學們參觀展覽的心得,以及兩場講座中...
成為自己的鬼:《Fix》修補了「說故事」的意義
推理小說或懸疑風格影劇作品中,常有一個睿智的偵探角色,抽絲剝繭尋找線索,發掘辦案過程的破綻,終使真相水落石出。臥斧的小說《Fix》則有一個神秘網友「阿鬼」,暗地裏輔助七個作家書寫推理小說的情節;同時...
【新聞稿】2021全球死刑報告: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發布記者會
國際特赦組織於2021年5月24日發布2021年全球死刑報告,本次報告指出,隨著Covid-19的疫情限制措施逐漸放寬,不少死刑大國故態復萌,法院也恢復正常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