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影展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後)
殺人影展

Mostafa Heravi | 伊朗 | 劇情片 | 35分鐘 | 2018 


it_was_5_in_the_morning_ju_zhao_1.png

簡介

伊朗的死刑執行方式是公開的絞刑處決。

導演穆斯塔法.賀拉維以絕美、深刻的手法,用死刑執行時腳邊踢掉的凳子作為串場道具,連結多位流亡海外的知名伊朗藝術家,從他們的眼光、透過他們的作品,詮釋關於人權、死亡和正義的議題。看似寧靜的畫面和聲音,藝術家們向大眾述說,在他們深愛的國家,死刑背後有著怎樣的殘酷真相。

【影評】清晨五點—這是椅子,還可以是什麼?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前)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後)
殺人影展

Will Francome | 英國 | 紀錄片 | 86分鐘 | 2018


the_penalty_web.jpg

簡介

死刑並不是一個抽象且遙遠的法律概念,它會深刻影響到許多人。

本片導演過去的One For Ten計劃,拍攝過10位美國死刑倖存者的故事,如今他將更進一步探討「刑罰」問題,更多的死刑「關係人」。 這部紀錄片包含三個故事,一位被冤枉而坐牢15年的死刑犯、一位爭取死刑的執行的母親、以及一位對抗死刑的律師。

死刑是以你我之名、以國家之名而存在,但卻籠罩在不透明的制度下太久了,我們必須透過死刑制度的細節來反省死刑是否是合適的制度。

【影評】三個近距離凝視死刑的故事:《死刑關係人》

映演場次

10/20(日)14:00 台北光點華山 映後座談:李佩雯、莊林勳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前)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後)
殺人影展

Oliver Schmitz | 南非 | 劇情片 | 106分鐘 | 2016


52_img_9609_0.jpg

簡介

1987 年,南非,一名19歲的少年在下著滂沱大雨的傍晚追趕著一輛小貨卡,先把整車人逼到死路,再一一開槍射殺,並把屍體整齊地排列成一排,動機不明。

那是個對絞刑習以為常的年代,儘管對犯罪過程毫無記憶,少年也只能用生命負責?辯護律師企圖從沉默的少年身上尋找犯案動機,卻挖掘出更驚人的真相......。

本片根據一樁震驚南非的真實案件改編,透過法庭上的攻防論辯,帶領觀眾回到南非那個還有死刑的年代。殺戮是艱難的,誰又擁有殺戮的正當性?情有可原能減輕多少殺戮的重量?在律師、檢察官和被告的問答之間,我們是否能找到這些問題的解答?

【影評】銜尾蛇的命運:《殺了七個人之前》的啟示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前)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後)
殺人影展

是枝裕和 | 日本 | 劇情片 | 124分鐘 | 2017


ying_mu_kuai_zhao_2019-09-27_xia_wu_12.15.50.png

簡介

擁有殺人前科的嫌疑犯三隅,因犯下一起強盜殺人而被以「死刑」起訴,精英律師重盛一肩扛起辯護的重任。在兩人在互相了解彼此的過程中,重盛一步步地揭開三隅的真實樣貌,但作為最了解三隅的重盛,隨著愈來愈多的線索出現,似乎也愈來愈不可得知整個案件的發展與動機,甚至連案件的發生與否似乎都有所疑慮?

本片的片名為「第三次殺人」,而在片中已經殺了兩次人的三隅,這「第三次殺人」,到底是司法體系對於犯罪者的制裁、犯罪者對於自我的放棄還是他仍對於社會有所留戀所做的自我犧牲?是不是所有的故事到了最後,都能有個明確的答案呢?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前)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後)
殺人影展

Messrs Seira & Sharizad | 馬來西亞| 紀錄片 | 21分鐘 | 2018


hai_bao_.png

簡介

對於死刑犯而言,執行前的每一天,都是懸而未決的折磨。

然而,對於因為冤案而遭判處極刑的人來說,恐怕多活下來的每一天,都是與「正義」抵抗的關鍵。

曼坦因為一件兇殺案而被判處死刑,然而14年來,兇案的受害者始終成謎、屢次上訴也遭駁回,對曼坦和他的家人而言,為了證明司法制度也有犯錯的可能,多年的等待,換來的仍然是未知。

【影評】《等待 Menunggu Masa》:懲罰的意義

映演場次

10/19(六)18:30 台北光點華山 映後座談:鄭匡宇、饒兆穎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前)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後)
殺人影展

《超危險人物》以少年的暴力為劍,卻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招招指向更巨大的暴力結構。是家庭與社會支持系統的失能、父權的粗暴、制度的操縱塑造了暴力少年,並將他推入暴力循環的漩渦中。大多數的人都害怕暴力,尤其外顯的肢體或語言上的暴力,卻忽略滋生這些暴力的根源可能就是隱而未顯的制度,毒瘤似的,一代代複制暴力。

如此的暴力循環是否有救贖的可能性?是否有機會如旋轉門一樣轉出不同的方向?

代表圖片/插圖
《超危險人物》以少年的暴力為劍,卻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招招指向更巨大的暴力結構。是家庭與社會支持系統的失能、父權的粗暴、制度的操縱塑造了暴力少年,並將他推入暴力循環的漩渦中。大多數的人都害怕暴力,尤其外顯的肢體或語言上的暴力,卻忽略滋生這些暴力的根源可能就是隱而未顯的制度,毒瘤似的,一代代複制暴力。    如此的暴力循環是否有救贖的可能性?是否有機會如旋轉門一樣轉出不同的方向?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前)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後)
殺人影展

當藝術家們在片中用吟詩、繪畫、音樂、歌唱、身體、口白、戲劇...等,表達沈重的死亡及死刑,影片本身的畫面跟配樂,卻不知不覺攜手形成一種唯美的、令人陶醉的、詩意的影像氛圍。本片的公開播映網址底下,有幾則網友留言稱讚本片「好美」。這讓我不禁好奇:困難而黑暗的議題究竟應該如何呈現?倡議式的直白論述,與重視美感經驗而拉出的迂迴距離,兩者之間有多少可能性?該怎麼思考「帶著美學距離地討論殘酷議題」跟「殘酷議題被詩意化」之間的差異,及可能的令人不安?甚至「形式」吞掉「內容」的浪漫化危險?或者是,越是無法逼視的現實,越需要用影像之「美」的轉化,讓人能夠接近?

代表圖片/插圖
當藝術家們在片中用吟詩、繪畫、音樂、歌唱、身體、口白、戲劇...等,表達沈重的死亡及死刑,影片本身的畫面跟配樂,卻不知不覺攜手形成一種唯美的、令人陶醉的、詩意的影像氛圍。本片的公開播映網址底下,有幾則網友留言稱讚本片「好美」。這讓我不禁好奇:困難而黑暗的議題究竟應該如何呈現?倡議式的直白論述,與重視美感經驗而拉出的迂迴距離,兩者之間有多少可能性?該怎麼思考「帶著美學距離地討論殘酷議題」跟「殘酷議題被詩意化」之間的差異,及可能的令人不安?甚至「形式」吞掉「內容」的浪漫化危險?或者是,越是無法逼視的現實,越需要用影像之「美」的轉化,讓人能夠接近?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前)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後)
殺人影展

雖然沒人能夠證實這個故事的真偽,但就連不支持死刑的人應該也能理解,何以這名錯判無辜的法官會抑鬱而終。絕大多數人從沒想過的是,倘若案件並非冤案,被告並不無辜,當初判處被告死刑的人是否從此毫無牽掛,不曾為自己的決定後悔?判過死刑的人究竟是怎樣想?死刑判決改變了他們什麼?這就是紀錄片《Lindy Lou, Juror Number 2》想要探究的議題。

代表圖片/插圖
雖然沒人能夠證實這個故事的真偽,但就連不支持死刑的人應該也能理解,何以這名錯判無辜的法官會抑鬱而終。絕大多數人從沒想過的是,倘若案件並非冤案,被告並不無辜,當初判處被告死刑的人是否從此毫無牽掛,不曾為自己的決定後悔?判過死刑的人究竟是怎樣想?死刑判決改變了他們什麼?這就是紀錄片《Lindy Lou, Juror Number 2》想要探究的議題。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前)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後)
殺人影展

在你的人生故事裡,你是好人還是壞人?在這處電影裡看到結局時我們大概都得在心中打上這個問號?厄夜追緝令里的男主角亞斯格在整個夜裡是那個正義的化身,然而在他與電話那頭人的對話中,他透露出他也殺過人,一個年輕人,一個可能做了壞事但罪不致死的年輕人,一個無法主張正當防衛情境的開槍時機,他曾經開了槍殺了某個年輕人。那個花費幾近1小時在你面前看來剛正不阿、忌惡如仇的男主角,短短幾句話就讓他從正義化身,變為一個普通人,一個即便做了錯事,你卻願意讀他的無奈,願意同理他的失誤。

代表圖片/插圖
在你的人生故事裡,你是好人還是壞人?在這處電影裡看到結局時我們大概都得在心中打上這個問號?厄夜追緝令里的男主角亞斯格在整個夜裡是那個正義的化身,然而在他與電話那頭人的對話中,他透露出他也殺過人,一個年輕人,一個可能做了壞事但罪不致死的年輕人,一個無法主張正當防衛情境的開槍時機,他曾經開了槍殺了某個年輕人。那個花費幾近1小時在你面前看來剛正不阿、忌惡如仇的男主角,短短幾句話就讓他從正義化身,變為一個普通人,一個即便做了錯事,你卻願意讀他的無奈,願意同理他的失誤。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前)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後)
殺人影展

文/馬立軒【中華科幻學會】常務理事、東華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

29_img_8235_0.jpg

 

《殺了七個人之前》(Shepherds and Butchers)改編自目前已退休、定居紐西蘭的前南非資深律師、法官克里斯.馬內維克(Chris Marnewick)的同名小說。這部電影在第六十六屆柏林影展(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 2016)中播映,並獲得觀眾票選獎第三名。根據電影的片頭,《殺了七個人之前》改編自真實事件;有趣的是,原著在國外的一些購書平台上,被歸類在「政治小說」或「推理小說」的類別中。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前)

頁面

訂閱 RSS - 殺人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