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一命抵一命?法律人類學與廢死運動的交集|訪容邵武
法律是一種計算生命價值的評價體系,在法律審判的過程裡,「一個人的命值得被如何補償、被害者家屬究竟有多痛」等問題,都是被嚴密計算並用法律機制定義的。刑法限制了我們對生命的想像,...
【廢死星期四 x 怕死讀書會】「三國」鼎立.死刑無益—死刑釋憲三國志
今年七月底憲法法庭即將做出死刑是否違憲的判決之際,法律白話文運動班底成立的挑興出版社出版了《死刑釋憲三國志》一書,詳細介紹以釋憲方式廢除死刑且極具代表性的三個國家—匈牙利、南非與立陶宛,...
鐵鎚殺人案判決評析──在罪證確鑿的案件直面死刑
「不判死刑」不代表被告「不用付出代價」,「無期徒刑」也不必然「25年後一定會假釋」。本案並不是一個「縱放」的判決,它是一個「謹慎用刑」的判決──國家刑罰權勢必要發動,但應該要節制地發動。(Photo...
【怕死異語】時代的接力:張育萌X廖品硯
有些人認為當代的台灣年輕人是「民主富二代」,沒經歷過威權統治,不了解民主的來之不易。年輕世代真的只會揮霍民主,抑或只是改變了參與的方式?走過民主化的台灣是少數仍保有死刑的現代民主國家,...
【廢死星期四】鐵鎚殺人案的終局:憲判8與死刑再思考
劉志明案終局判決並非僅因憲判8判決的影響,而是透過辯護團隊的努力、家屬的陪伴與被告自身的表現才未被判死刑。缺乏人類學與社會學方面思考的憲法判決,顯示出台灣人需要持續思辨死刑存廢,...
When Will There be Light at the End of Darkness? Response to Taiwan Constitutional Court Judgement 113-Hsien-Pan-No.8 (2024)
When Will There be Light at the End of Darkness? Response to Taiwan Constitutional Court Judgement...
廢死聯盟聲明:回應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
黑暗的盡頭何時會有光? 回應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 廢除死刑推動聯盟20240920新聞稿 如果,憲法法庭堅守人權捍衛者的角色,宣示死刑違憲,將能引領台灣社會超越復仇、嚇阻的直覺反應...
死刑:生命文化的傷口
「他們殺人犯殘不殘忍?可不可惡?該不該死?」但在法治國家概念裡,這一個問題所要問的並不是這些,而是「作為統治者的國家可不可以殺人、殺死自己的國民?」殺人犯可能殘忍,但殺人犯的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