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死星期四:所有文章

【廢死星期四】生活中的酷刑及不當對待:以規訓之實的日常暴力

2025-07-14

聯合國的《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下稱禁止酷刑公約)在西元(下同)1987年6月26日正式施行。酷刑並非我們想像中的遙遠,本場次將盡可能以生活化的角度跟大家分享哪些情況會構成酷刑待遇,以及目前台灣仍持續在發生的。國家在內國法化之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下稱公政公約)第七條已規定,任何人不得施以酷刑或殘忍不人道的待遇。

【廢死星期四】蛤?放棄文明,走向死刑?—執行死刑了,還要反廢死公投?

2025-06-23

根據\《2024台灣死刑判決報告:37位死刑犯判決之恣意性分析》,真正有殺人(含未遂)前科者僅4人,其他人如果有前科,多是竊盜、賭博、傷害等微罪,而這些罪行可能與他們原本的社會背景或經濟弱勢有關。

【廢死星期四】在歳末找到平靜?厭世魔鬼代言人不這麼認為.....

2025-01-22

兩位曾經參與過死刑辯護與憲判字第 8 號判決的陳思妤律師與褚瑩姍律師,分享她們參與死刑辯護與倡議的心路歷程,也回顧憲判 8 判決造成的影響與未來的案件方向。

【廢死星期四 x 怕死讀書會】「三國」鼎立.死刑無益—死刑釋憲三國志

2024-12-17

今年七月底憲法法庭即將做出死刑是否違憲的判決之際,法律白話文運動班底成立的挑興出版社出版了《死刑釋憲三國志》一書,詳細介紹以釋憲方式廢除死刑且極具代表性的三個國家—匈牙利、南非與立陶宛,收錄其死刑違憲的憲法判決,並且由法學者黃丞儀及廢死聯盟理事長張娟芬撰寫專文評析。

【廢死星期四】鐵鎚殺人案的終局:憲判8與死刑再思考

2024-11-29

劉志明案終局判決並非僅因憲判8判決的影響,而是透過辯護團隊的努力、家屬的陪伴與被告自身的表現才未被判死刑。缺乏人類學與社會學方面思考的憲法判決,顯示出台灣人需要持續思辨死刑存廢,才能進步到成熟的公民法治社會。

【廢死星期四】在台灣的土地長出死刑存廢的哲學思辨

2024-09-09

死刑是一項公共的議題與政策,從哲學角度切入可以思考更多面向:整個社會如何面對殘忍?社會如何有一套穩定制度,使得我們得以共同生存?面對殘酷的犯罪,我們都會感到憤怒,然而除了死刑之外,我們是否有其他可能性,去共同消除恐懼、撫平傷痛跟彌補社會裂痕?

【廢死星期四】憲在跟上還釋可以—死刑釋憲言詞辯論評析

2024-05-30

民主共和國裡面有個重要的概念叫做「權力分立」,國家的權力不應該集中在某一個機關上,必須要被拆解、平衡與監督。行政權、立法權是人民所選的,司法權是人民間接構成的。司法權的存在意義就是在人權議題上做出正確的選擇與判斷。

【廢死星期四】少數為何能對抗多數— 逆風前行的憲法時刻

2024-04-18

大法官作出的解釋通常是困難的,因為他們必須依據對人權、憲法、國際公約的理解來做出解釋。媒體寫出「七位大法官竟能違反八成支持死刑民意」的標題,顯然是對於大法官的職責及憲法法庭的重要性有所誤解。廢死星期四邀請兩位對憲法法庭制度、死刑存廢等議題都有深厚研究的專家,為大家深入分析這個議題。

【怕死讀書會】《八尺門的辯護人》:所有的殺戮都一樣

2023-11-02

同名小說改編的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在各大平台上熱播,由於劇情觸及且交織了移工、原住民族、死刑等社會議題,一時之間在社會上引起熱絡討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