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死星期四:所有文章

死刑案件中的女性身影—其後與思考

2020-03-30

國民政府來台至今,死刑定讞的女性只有四位,被害者無一例外都是女人的家屬,這是顯著但簡略的性別訊號:女人的戰略範圍在屋下?女人較重視家庭、女人大多被鎖在家裡?是次活動開啟這類粗糙探問,同時催生另一個更值得全面盤整的命題:男男女女們如何被鼓勵被教養被壓抑,路上帶著怎樣性別的糾結,孤險地走往暗處,最終成了惡徒。 講座標題寫著女性身影,談下去才發現女性周遭的重要他人們──尤其男性──如月球暗面乏人探見,...

廢死星期四X怕死讀書會:《成為一個新人: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側記

2020-02-04

《成為一個新人: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深入追蹤及報導多年來精神疾病相關的議題,是《報導者》張子午透過記者的身分,揭露當今社會中,精神疾患者所面臨發聲的困難及不被理解的困境。當精神疾病與社會重大案件的交會時,我們又該如何評價?當精神障礙者以被告的身分捲入可能被判處死刑的案件中,是否可以因為被告是心智狀況或精神狀況而給予刑罰上的減緩?精神障礙是「免死金牌」嗎?本次【廢死星期四】怕死讀書會,...

廢死星期四:「精障者與死刑的距離」活動側記

2019-12-12

https://www.storm.mg/article/2006748精障者與死刑的距離有多近?精神鑑定就是「免死金牌」嗎?在台灣,死刑早就名存實亡? 11月28日的廢死星期四,邀請到錢建榮法官、翁國彥律師,與我們談談實務界如何看待患有精神疾病的重罪被告;另外,也請到廢死聯盟的法務主任林慈偉,透過長期參與案件救援的經驗,以學者角度來分析精神鑑定被適用在台灣的狀況。

死刑成為政治人物的遮羞布,成為各國的常態,也是我們在思考是否要賦予政府這種權力時,應該思考的焦點。

廢死星期四「死刑,凍蒜!?」活動側記

2019-10-08

當死刑成為政治人物的遮羞布,成為各國的常態,也是我們在思考是否要賦予政府這種權力時,應該思考的焦點。

「找死嗎?匈台的廢死路」廢死星期四座談報導

「找死嗎?匈台的廢死路」座談報導

2019-08-06

7/24的廢死星期四由台灣廢死聯盟執行長林欣怡主持,請來了歐洲人權法院的法官András Sajó與作家張娟芬一同座談。András Sajó法官來自匈牙利,這場座談,兩位主講人談論了匈牙利及台灣的廢死運動及其歷史,檢討過去、思索現況,並瞻望未來持續努力的進程。

我們與惡的距離:死刑案件律師辯護經驗分享 活動側記

2019-05-23

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熱播,引發觀眾不少討論。現實生活中,真的有王赦這樣的角色,以及長期研究死刑個案的人權工作者。本文為4/18在台中所舉辦的廢死星期四之活動側記,我們邀請了有許多死刑辯護經驗的李宣毅律師及廢死聯盟法務主任林慈偉,來談談自己在經歷這些死刑案件辯護的心路歷程,希望帶給大家不同的觀點。

【讀者迴響】我們與「他者」的距離:透視死刑辯護與精障被告 活動心得筆記

2019-05-22

我時常對於把「精神障礙」和「犯罪」這兩個關鍵字放在一起感到不安,彷彿它們之間有一種加乘作用,會強化社會對於「精神障礙者等於犯罪高危險群」的污名想像。然而,在這場活動的討論中,確有必要把這兩個詞特別標示出來。 試著談清楚,我們才有機會破除恐懼和歧視。

怕死讀書會報導:被誤解的犯罪學

2018-09-03

《被誤解的犯罪學》一書作者湯姆 · 蓋許(Tom Gash)是英國「政府研究所(Institute of Government)」的高級研究員,他在本書對於許多關於犯罪的迷思,而PUMA老師則以三個方面:「傳統」、「理性」、「翻轉」介紹本書,不時對內容進行批判,並提供了讀者對於閱讀的建議。

2018台北國際書展「死刑個案看透透」活動側紀

2018-02-21

2018台北國際書展 「死刑個案看透透」活動側紀 鍾雅芳(廢死聯盟實習生、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學生)

頁面